左侧还没施化肥激素,右侧已施化肥和激素
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提高药材产量,药材种植的密集程度可谓空前。以龙胆草为例,每平方米苗床上有上千棵龙胆草。一平米一千多棵龙胆草
如此的密集种植,大量的病虫害也就出现了。发生了病虫害就必须使用大量的农药,杀虫剂、抗病杀菌剂,而且每下一场雨就要喷一次药。为了使药材不徒长,营养药、抗生素、矮壮素等激素也开始使用。因为有需求农资市场的农药化肥种类也丰富了,什么抗病抗菌、抗虫杀虫、促矮化、促生根、促分叉等品类繁多的农药琳琅满目。因为不确定哪种农药更有效,一次三五种药兑在一起喷已经成为常态,甚至为了追求疗效加大用量的也大有人在,有的农户竟然一壶水兑了半斤草铵磷农药。密集种植,土壤肥力跟不上,就大量的使用化肥,底肥二胺,复合肥能用多少就用多少,用一次不够就再多次追肥,为了保证药材的产量,土壤深受其害,开始板结生病,没有活力。病虫解决了,除草可是个大工程,人工除草的费用太大,除草剂就成了首选。一片亩的龙胆草,地里的苗儿还没有出来呢,就已经喷了三次农药了,草甘磷,百草枯,什么药好使就用什么药,什么药厉害就用什么药。现在还有了新发明,苗出来了,不能打药了,草长大了就用滚刷沾农药,在苗床上滚,给几百亩地滚一遍。滚地的除草方法还算是好一点啊,白藓皮用精禾草克等几种混合药剂喷一遍,过几天再喷一遍,都是加大药量的用,苗床干净了,杂草没有了,由于药害小苗也枯了,有的小苗经过九死一生蔫蔫地活着。地上的问题解决了,但药材可是要用根的,地下害虫更不能忽略,为了解决地下害虫更是什么杀虫剂好使用什么。甲拌磷,地虫灵等在做床的时候就都施进去,这里面不乏有些是剧毒禁止的农药。如此“精细化”种植的中药材,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药材中的农残是否超标不知道?这样的药材入药后能不能治病?我不敢问也不敢说。04你还能赶上这么好的行情吗这些年,中药材种植投资最大的是种苗,早几年种药材的大多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而他们手里的药材并没有卖商品而是都卖种苗了。拿黄精为例,现在黄精热门,黄精栽子15元左右一斤,一亩地要到斤,每亩栽子投入就要到元,按黄精亩产0斤,每亩地栽子就可以卖到六万元,效益颇丰。黄精至少四年才成材,以现在的种植量,当这波种黄精的朋友可以卖商品的时候,黄精又会是什么价格呢?国家对中药材的管控越来越严格,药厂对中药材的收购也会越来越严格,在中药材越来越多的“明天”,也许价格还不会是困扰药材种植者的主要问题,而不合规中药材的销售才是最大的烦恼,如果没有人为这些药材买单,这些药材可能就会成为“药柴”。以上是我看到药材种植现状的所思所想,我担心药材的大规模种植,再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将会成为继食品安全问题之后的又一农业灾难。行文至此,关于中药材种植,有以下看法:首先,真正的药材种植应该是仿生规模化栽培细辛本来六年成大货的,现在生长到四年就会死很多,即使是使用大量的农药也难以控制。为什么野生山林里的细辛没有病呢?这实质上是生理病害,就是高密度栽培,再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土壤里没有微生物,使土壤板结,土壤是病态的,所以才导致这样的结果。想种好药材不能只要产量,重要的是质量,药材好,药才好。没有好质量的药材是达不到药效的,一平米生长的10棵龙胆草和一平米生长上千棵龙胆草药效可能一样吗?其次,种植药材要仿野生栽培,也不排除规模化种植根据药材的生态习性选择土地,种当地的道地药材;
喜阳的药材种在山南的土地上,喜阴的药材种在山北的土地上;
用山泥土制作堆肥或发酵微生物肥替代化肥;
药材大规模套种,间段种植具有驱虫作用的药材;
用松针、落叶、稻草等覆盖土壤表面来减少杂草。
这样可能要费很多人工,但是防治病虫害的费用省了,土壤肥力强,买肥料的钱也能节省不少,而药材的品质高了,销售的价格自然会高。关键药材都是要几年才成商品,这样种植,费一遍事能管两三年,也并非一定会减少收益。我们经过了几十年,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将土地折磨病了,把健康糟蹋没了。我们应该警醒了,化肥,农药,无处不在,已经没有安全的农产品了,安全的农产品只有大山里,农人自己家园子才有,可是现在农人又有多少?再问一句:可能我们的父母是农人,我们现在是农人,我们的孩子又有多少会是农人呢?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让传统的中药材产业焕发新生,特别是近些年来,各地纷纷兴起“种药热”。但产地质量不保证、药材炮制不规范,滥用农药、除草剂、激素等行业乱象层出不穷,谈及这个话题,希望更多有识之士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我们一起探讨,该如何规范中药市场。免责声明本文来源:《新民周刊》,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