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网讯金慧琳,潜山市梅城中心小学教师,现担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组援办公室主任、“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主任、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文体组副组长。
在潜山市潜河边,有许多矮小却非常鲜艳亮丽的花,有深红色、酒红色、白色、粉色……这仿佛就是藏族人们常常赞美的格桑花。曾无数次在潜河边散步,梅城中心小学的金慧琳从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天去亲眼见识西藏高原圣洁的格桑花,更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别人称为一朵盛开在西藏的“潜山格桑花”。
年的8月,金慧琳告别亲人,从富饶的江淮大地奔赴壮美的雪域高原,经历气候、饮食、人文、心理等巨大的变化,克服头晕脑胀、血压升高、心率过速、难以入睡等严重高原反应,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中。
立德树人,金慧琳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初到藏区,金慧琳内心十分忐忑,应该如何克服极度高寒缺氧、陌生的语音环境、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当她第一次走进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的课堂,面对面和藏族学生零距离交流时,深感藏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匮乏,意识到利用自己的优势推动援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金慧琳主动向校领导提出自己的设想、初步工作方案和具体方法,并立下“军令状”。她积极联系内地教育资源,结合该校学生的实际,一点一滴筹备着自己的“思政课堂”。一年里,金慧琳倡导弘扬红色经典教育与“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先后组织策划“我和我的祖国”大型主题活动、以“讲好传统文化,凝聚皖藏亲情”为主题的端午节文化系列活动、“皖藏两地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庆国庆、迎中秋文艺演出活动;参与组织主持西藏自治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厅编排的节目《不准出生的人》在山南市汇演活动;该校“开学第一课”“午间静校园”活动,“勿忘九·一八”、纪念宪法活动日、爱国主义教育“感党恩,唱红歌”,参观烈士陵园、听革命前辈事迹报告等,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参观西藏农奴解放61周年图片展,并开展“做文明网民”大型主题活动。
在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下,金慧琳用援藏女教师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员的影响力,提高了该校将近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教书育人,金慧琳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力培育学生。作为小学教师,被安排到高中教音乐,跨度十分巨大,极富有挑战性。每天,金慧琳都会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因为这里的学生对内地教师比较陌生,交流上有一定障碍,教唱时,他们因胆怯记不住歌词,也不敢发声,她就走到他们中间鼓励他们,并结合藏族学生独特发声特点,总结摸索出独特教唱方法,一字一句引导他们训练,金慧琳希望通过她的眼神、她的表情给他们以自信。
金慧琳从创新入手,采取独特的“挑战”方式,在创新中实现自我超越,并为该校带去“安徽好声音”。年9月,金慧琳接下两个汉族学生班班主任,既当班主任又当“金妈妈”,不仅要督促好学生们学习,还要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起居。冬天常冒着很低的严寒,7时前就到教室,一天的教学管理要忙碌到晚上11时多才结束,常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匆匆洗漱,又抓紧备课,迎接新一天的忙碌。
以文化人,金慧琳始终坚持把文化交流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她积极计划着把徽文化的代表符号——黄梅戏引入藏族学生们的社团生活中。通过积极努力,金慧琳克服语言不通,开创性地组建了全区首个藏汉双语黄梅戏学生社团,并以黄梅戏代表性曲目《女驸马》为蓝本,以藏式歌舞为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发展和融合,形成了“皖藏文化交流交融”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成果。还通过思想政治课向全校师生宣讲《徽文化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思想教育中的实践》。
在一系列具体的文化实践活动中,金慧琳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