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剃毛头”,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也叫春耕节,这天是民俗比较多的一个节日。
大多人都知道的是“二月二理发去旧”的风俗,我们这里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据说在这天理发能带来一年的好运气!
当然,在这一天全国各地在吃食上也大有讲究,有吃“龙食”的习惯,“龙食”分别有“龙头”、“龙须”、“龙鳞”、“龙胆”、“龙眼”、“龙耳”这6种,希望吃了龙食,来年有个好兆头,一年都健康又顺利。
一、猪头肉(龙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老百姓的传统节日,二月二还有吃猪头肉、啃猪蹄和咬猪耳的习俗,都是象征着日子过得吉祥富足。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人们形容龙也是从很多动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龙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鱼、凤、麟、鹿、马、牛多种动物的影子。人们用猪头代替龙头,也是这个原因。
二、面条(龙须)
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此,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吃面条,也叫吃“龙须”,龙须面也由此而得名。“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人们用吃面条的习俗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三、春饼(龙鳞)
现在是早春,很多地区都有吃春卷的习惯,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一个春饼像一片龙鳞,有韧性可以卷很多菜,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春饼的口感任性柔软,可以卷入自己喜欢的各种食材一起吃,营养健康又美味。是春天不可错过的美食之一。
四、炸油糕、炸菜角(龙胆)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龙抬头这天都要在家里架起油锅的,要炸一些糖油糕、菜角让家人吃,出油锅后色泽金黄的油糕和菜角,里面内有乾坤,圆圆的油糕掰开后香甜的红糖慢慢地流出来,就像一颗颗“龙胆”,吃了“龙胆”,让家人来年鼓足干劲,多多发财。
五、馄饨(龙眼)
由于馄饨圆鼓鼓的,很像龙的,炯炯有神。因此二月二这天大家会吃馄饨,希望像龙一样炯炯有神,日子也过得精神。
六、饺子(龙耳)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到了二月二,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这一天吃饺子被称作“吃龙耳”。过去,医学不发达,染上病就不容易治好,大概人们认为“龙抬头”会镇住一切病害,吃了“龙耳”,龙会保佑自己身体健康,祛除百病,到现在还流传着“二月二吃水饺,百病惧龙体外跑”的顺口溜。
除了和“龙”有关的食物,还有其他一些寓意美好的美食。比如驴打滚和炒旗豆。
七、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八、炒棋子豆
我们北方二月二这天都要做的就是炒棋子豆,象征着“金豆开花,旗开得胜”,寓意新的一年有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