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的一生至少要去一次西藏,不为酥油茶和美景,只为参得一些纯净。很多年前,我就想过要去西藏,可在年去云南香格里拉和玉龙雪山玩耍时,我被紫外线晒得皮肤过敏,特别严重。从此,一想到高原,我就似乎有了紫外线恐惧症,去西藏的计划也就一再搁浅!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忽然之间,很多年过去了!
年暑假到来之际,我回看这一年已经过去的一百多个日子,记忆里更多的是失眠及其带来的疲惫不堪与痛苦无奈,顿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偶尔还有那么一种绝望的感觉。离开熟悉的环境,似乎习惯性地成了我必然的选择。不跟风,只随心!西藏,就这样成了我的旅游目的地。
在跟团游与自驾游之间,我选择了和朋友一起参加川藏线+青藏线大环线自驾游,从成都出发经国道转国道到达拉萨,然后经国道到达西宁,再转国道回到成都!
出发之前
人问:你为什么去西藏?
我答:因为失眠,很痛苦......
因为我想到离天最近地方去忘了......回来之后
人问:你为什么去西藏?
我答: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风景和神圣的纯净!
出去转一圈后我才知道青藏高原的实际状况跟我想象的有太多不同!
7月21日:广州-成都
阳光灿烂的中午,我在家吃午饭,以为有朋友开车送我去机场就不用着急,可有时意外是那么平常。由于不那么熟悉去机场的路,也不那么了解机场的布局,我们在导航的“误导”下早早离开了高速公路,在乡村道路上走了好长一段才发现不对。好不容易赶到机场,我却在朋友离开之后发现去错了地方,那里办不了我的手续。时间已经很紧,幸亏有送我的朋友和等我的朋友帮忙,我还算顺利登机了,并在两个多小时后到达了成都这座我有点熟悉但却很陌生的城市。
启程
成都-广州
7月21日
起飞时间:16:05
到达时间:18:20
带着电脑去旅游,放不下的是什么?刚下飞机,幸运的我们一出门就看见了来接我们的领队,很快就到了要入住的酒店。由于到达时间有点晚,为了不耽误俱乐部开展工作,我们没来得及进自己的房间就直奔会场,认真听总领队讲接下来的行程与注意事项。当我听到整个行程走下来通常可以瘦5-8斤的时候,心里充满期待呀!(可结果是我的体重基本没变化。)
在酒店安顿下来后,我想起有两个熟悉的朋友在成都工作,于是就给他们发送了酒店位置,问他们离我远不远。很巧很幸运,已经十几年没见面的老友文哥很快回复说他家就在我住的酒店旁边,于是夜宵有约,我们去品尝成都特色火锅,饱享美味佳肴,共叙老乡情谊,欢乐而温暖。
老友相聚·开心
成都火锅·美味7月22日:成都-桃坪羌寨-观音桥km
早上八点,从成都出发,沿岷江而上,我们参观了汶川县映秀镇的地震遗址。年5.12地震虽然已经过去10年了,但在地震遗址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地震时触目惊心的过程以及惨不忍睹、满目苍夷的景象。还好,当我们走进灾后重建的温情小镇时,可以看到崭新映秀的幸福模样。
灾后重建的映秀镇被划分为纪念旅游区、城镇生活区和恢复生产区三大功能区。依着高山河谷地形,映秀城镇生活功能沿岷江布局,形成城市生活发展带;连接映秀小学遗址,汶川“五·一二”地震抗震纪念馆、地震震中遗址纪念园等形成地震遗址纪念带;沿映秀大道,联系山水,联系纪念与生活的功能和景观,构成精神传承轴,自西向东分别体现抗震救灾、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重生精神;沿渔子溪是重生发展轴,反映新旧建设区的过渡,体现城镇从旧到新的重生历程,是地震纪念旅游中心和城镇生活服务中心。
汶川.映秀
经过汶川县城后,我们到达桃坪羌寨,游览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且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桃坪羌寨,羌语“契子”,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自村而过。寨子始建于公元前年,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最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块卵状白色石头)。寨内的地下供水系统是独一无二的,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作消防设施,而且一旦有战事,还有避免敌人断水和逃生的暗道。桃坪羌寨集古朴浓郁的民风民俗,神奇独特的羌民族建筑,天然地道的羌族刺秀和奔放的羌族歌舞,展示着古朴迷离的羌族历史。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羌家人围着咂酒、载歌载舞,往往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瞳瞳”。
桃坪羌寨
最神秘的东方古堡
随后我们本来还要前往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距马尔康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镇纳足村,是以土、石、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可惜杂谷脑河畔的山体塌方,落石不断,我们遭遇了长时间的堵车。为了赶路,我们放弃游览这个安宁祥和的加绒藏族村寨,前往观音桥镇的住地。
7月23日:观音桥-天葬台-佛学院-色达km
早上8:00,我们出发前往观音庙。观音庙有第二个布达拉宫之称,以灵著称于世,是众多信徒心中的圣地,是阿坝州重点开放的寺庙。观音庙建于公元七世纪,年失火被毁,年重建,共传承25代。寺庙殿堂为一楼一底两层式建筑,正殿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的帽子用金、银、珊瑚、翡翠等珠宝熔铸而成,两侧有莲花生塑像和座释迦牟尼塑像以及银塔和经书。殿内几百盏酥油灯日夜长明不熄,还有一盏能盛千斤酥油的铜灯。因庙中供奉的观音菩萨与西藏布达拉宫和五台山的观音菩萨为同根三姊妹,故香火鼎盛,信徒可挂旧衣物在半坡树枝以祛病祈福。
离开观音庙,我们沿着色曲河,在色色路上继续向前。一路美景不断,阳光下黑色的牦牛与白色的羊群若隐若现,微风吹来云朵般柔和的牧歌,一切是那样地和谐。
金鹅寺、色曲河、色色路
中午在佛学院吃饭后,我们前往色达天葬台参观天葬。在观礼台上,早早聚集了很多游客,我在人群中主动加被动地挤到了一个还算看得见天葬大致过程的位置。此时的色达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加上高山草甸构成一种美丽景观。在天葬仪式开始前,天葬台周边已有很多秃鹫,整个场面的气氛是凝重的。忽然,天空从一个方向飞来大量秃鹫并落在天葬台旁边,大家知道天葬要开始了。我看见天葬台前面的白塔那边有人抬着逝者绕白塔转圈,然后尸体被送到天葬台交由天葬师打理。具体过程我们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闻到一股有点刺鼻的味道,顿时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在安静而特别庄重的氛围下,只见大量秃鹫飞到天葬台争先恐后地扑向一个点,那就是藏族神圣的天葬吧。在观礼天葬的过程中,我能理解藏族的这种民俗,但整个过程我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那时站在人群中的我仿佛看完了人的这一生。
色达.天葬台
参观天葬后,我们就去朝拜佛学院。色达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误称是五明佛学院(很多大寺庙都有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
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有三万多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二百多年前,大成就者多珠根桑银彭在《未来预言》中写道:“色阿当天喇沟处,乌金化身名晋美,赐给四众菩萨徒,显密正法如明日利生事业高如山,清净徒众遍十方,结缘其者生极乐”。这里的“色”指色达,“阿”指学院左边的阿拉神山,“当”指学院右边的当金神山,“天”指学院前边的树天女神山,“喇沟”指树天女神居住的喇荣沟。
在佛学院,由于游客太多,我们没有等到开往山顶的中巴车就沿着正在修建的小路拾级而上,沿路可见满山谷密密麻麻的红房子,确实很壮观。在路上不时可以碰到上行或下行的僧侣,游客往往希望跟他们合影,他们大多也是乐意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碰到了来自东莞的圆洪法师,一个已经学佛八年的佛学院学生。因为我们都来自广东,所以感觉比较亲切,一路同行,聊了很多。她给我们讲了佛学的因果理论,也让我们了解了佛学院的一些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据说在佛学院山顶观赏色达夜景,眼前的景色只有用“震撼”两字能形容,我多么希望自己能走到山顶,一睹佛学院的全景与传说中的美丽夜景。可惜,由于海拔高,我在这里遭遇高原反应了,在法师们准备听课的酒店附近,我感到自己的头越来越痛,身体很不舒服,明显感觉自己无力爬山了,于是只好选择下山去找领队送我回酒店。天公不作美,我们在下山路上又遭遇了倾盆大雨,我的衣服和鞋子都被淋湿了,我就感冒了,本来就疼的头更痛了。
下山找到领队后,我们很快离开佛学院。在去色达县城的路上,景色特别美,尤其是天空中的云彩,可那时头痛的我已无心看风景,到了酒店连饭都不想吃,直接躺倒在床上。可是,高原反应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没法像平时在广州家里对待头痛那样去应对这一次头痛,只感觉自己的头越来越痛,我真的害怕了,于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