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一个世界性的热语,一个西方的乌托邦,一个东方的世外桃源,一个最后的人间净地,一个世人探寻的神秘乐土。香格里拉是一处圣境,蓝天白云,雪山环抱,湖水碧澄,山林葱郁,民风质朴,还有神圣的宗教信仰,无一不保留着原始、神秘的色彩。香格里拉是一个集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等自然风光的纯洁荟萃地,又是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地。探寻香格里拉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情怀。
香格里拉是世界最美最独特的地方,是世俗和神圣的完美结合,无法用言语形容她的神秘。生物多样性、民族多样性、气候多样性、地质地貌多样性、宗教多样性等都能在这里一一体现。雪域高原的美景、孤傲的雪山、葱郁的山林、婉转的河流、宁静的湖泊,神秘的故事、悠远的传说、圣洁的信仰还有友好的民族,神秘,原始,超脱凡尘,在纯静的雪山之域,透明成香格里拉的一土、一木、一山、一水,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日月星辰,绿水青山,乾坤聚秀之区,山水汇合之所,形势理气,无美不收。香格里拉,是一片绝尘净域,是一方旷古秘境,等待您探索她的奥秘。
中国香格里拉旅游区大致位于东经93°15′-°20′,北纬26°32′-34°47′间,跨越云南、四川、青海、西藏。主要包括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及凉山州的木里县、西藏昌都地区,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公里。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是云南“香格里拉”即是中国大香格里拉滇西北片区,地跨东经98°~°31′,北纬24°40′~29°16′之间,地处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横断山纵谷地带,是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包括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总面积8.92万平方公里,
一、传奇境界,神秘国度“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如今,“香格里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所知晓,这个旅游品牌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享誉世界。
香格里拉,一个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年撰写的《消失的地平线》书中产生的圣地,描绘了一个东方的伊甸园,一个世界的世外桃源。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被森林环绕的宁静的湖泊,徜徉在美丽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净如明镜的天空,金碧辉煌的庙宇,纯洁、好客的居民,这里是宗教的圣土,人间的天堂。在这里,太阳和月亮就在你心中。这里饱含世人寻梦的热情。随着《消失的地平线》书和美国好莱坞电影的问世,各地及众多人士纷纷加入了对香格里拉的探寻,许许多多的外国人漂洋过海纷至沓来,寻找消失在地平线上的香格里拉。一些地方陆续宣称在本地找到了“香格里拉”,或者被外界游客认为是“香格里拉”或“最后的香格里拉”,这些地方包括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尼泊尔、不丹、云南丽江、迪庆、怒江的丙中洛、四川稻城等地,乃至中亚的某些偏僻地方。
年,云南青年旅游工作者孙炯设想并开始考察香格里拉在云南一事。年4月,经格桑顿珠书记和孙炯策划,迪庆州邀请新加坡报业集团、新加坡国家电视台和旅游界人士组成“新加坡寻访香格里拉采访团”抵达中甸,开始对迪庆香格里拉进行最初的寻访与考察。7月,组建“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旅游开发工程课题组”从文多学科角度进行大规模的考察、研究与论证。10月,由云南省政府组织,在中国云南藏区寻访香格里拉的考察活动正式启动。
年9月,云南省政府在迪庆的中甸县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英国广播公司(BBC)当天在伦敦快讯节目中向全世界广播了这一消息,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随之纷纷报道。随着各国媒体的争相报道,云南藏区成为旅游、探秘的热点,蜂拥而至的游客对迪庆的神奇自然景观赞叹不已。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年12月16日,香格里拉撤县改市。
年5月,川、滇、藏三省、区政府在拉萨召开第一届“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高层政府协调会,提出未来10年内准备投入亿元人民币打造香格里拉。“大香格里拉”概念呼之欲出。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香格里拉被大家广为认同的是中国滇西北一带,并以“永远的香格里拉”、“最后的香格里拉”、“神秘的香格里拉”等品牌口号加以宣传推广。滇西北不仅仅是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原型,更是一种向往,一种生活态度,承载了人们对美好、和谐、闲逸、悠远、知足、宁静等理想生活状态的诉求。今天的大香格里拉已成为一个享誉全球的旅游品牌,更是世人心灵的归宿、共同的家园。
二、雪域高原,生态净土
云南香格里拉地处横断山区,为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云南地势最高、高差最悬殊、地表最崎岖的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形成了南北并列的四山(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云岭)、四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的整体地貌格局,总体地势北高南低。独特的地质构造、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世所罕见的三江相间并流的地貌奇观、鬼斧神工的峡谷景观、连绵不断的雪山群、低纬低海拔的冰川带、分布广泛的高山草甸、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滨,以及多样的气候造就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明显的垂直地带性,集聚了最为壮丽的自然风光。
最神奇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交接带,,横断山巨型陆内造山带内。经过约3亿年的奠基、万年的孕育、万年隆起出世,在板块碰撞挤压、青藏高原隆升牵引、断裂走滑、紧束构造等作用下,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压缩最紧、挤得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源自青藏高原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至云南西北部急剧收敛并呈南北向并流态势,宽约公里,三江最靠近的直线距离位于腊早—康普—拖顶一线,直线距离仅64公里。呈现出总体长逾公里、南北向展布约公里的颈缩地段—三江并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全球大江大河中,在如此小面积内呈现三大河并流的现象全世界绝无仅有。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繁荣地质地貌博物馆,是大自然赋予的最为珍贵的遗产。具有科考、探险、生态观光等功能。
◆低纬度低海拔可亲近的现代冰川雪峰
高耸入云的雪山、连绵不断地雪岭雪峰、密布的冰川,构成了独特的低纬度高原雪域景观。该区有数十座米以上的雪山。云南第一高峰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犹如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增加神秘,被誉为“雪山之神”、“藏区八大神山之一”;梅里雪山冰川、冰塔、冰瀑、冰谷、冰峰、冰斗分布其中蔚为壮观,哈巴雪山是海洋性温冰川、悬冰川密布,明永恰冰川连绵数里,最为壮观;不甘落后的玉龙雪山,冰川类型齐全,被誉为我国的“冰川博物馆”;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玉龙雪山集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的各种自然景观于一身,构成独特的“阳春白雪”主体景观;与之相望的哈巴雪山挺拔孤傲。
◆举世罕见的峡谷群
峡谷地貌十分典型,数量众多,且峡中有峡,景观各异,是全球峡谷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雄、奇、险、秀、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峡谷风光。独龙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干流峡谷深邃,规模宏伟。在一二级支流上,也形成了众多的峡谷、障谷和隘谷。可初步划分为独龙江峡谷群、怒江峡谷群、澜沧江峡谷群、香格里拉大峡谷(含碧壤峡谷群、巴拉格宗峡谷群)、东旺峡谷群、金沙江峡谷群、尼汝峡谷群等。这些峡谷(群)大多直立岩层发育,原生性保存较好,造型丰富,高差多达米以上(甚至超过米),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峡谷群。峡谷中常伴生众多的险滩、急流、飞瀑、流砂瀑布、象型山石、涌泉、奇洞、河湾、立体景观、观赏石及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等,营造了很多绝世奇景和“世外桃源”。闻名中外的怒江大峡谷素有“东方大峡谷”、“神秘大峡谷”的美誉,是一条世界上人与自然亲合、保存有最完整的民族发展活化石的大峡谷;“峡上有峡、峡中有峡、峡峡相连”的香格里拉大峡谷可谓是峡谷画廊,既有柔美婉约的碧壤峡谷、有雄伟壮丽的巴拉格宗大峡谷、有色彩美艳的木鲁峡谷、还有神秀俊逸的东茸峡谷、还有气势雄浑的虎跳峡等等。虎跳峡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江水被玉龙、哈巴两大雪山所挟峙,海拔高差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之首。
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
“大珠小珠落玉盘”是云南香格里拉高原湖泊的真实写照,分布着数以千计的高山湖泊,多位于残余的高原剥蚀面上和海拔3米以上的高山山腰,面积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多成群成带分布。根据湖泊分布的集中度及所处的地理单元特征,可划分为千湖山湖区、哈巴雪山湖区、比都湖区、中甸湖区、巴拉格宗湖区、九十九龙潭湖区、碧罗雪山湖区、高黎贡山湖区、哈巴雪山湖区等九大湖区。其中,千湖山片区不大的空间内就有个大小不同的湖泊,九十九龙潭湖区也有上百个湖泊。,构成亚洲大陆最为纯净的天然湖泊群。高原明珠泸沽湖翠绿如玉、水天一色,湖岸蜿蜒曲折,岛屿众多,誉为“云岭一池净水”、基督教中的“诺亚方舟”;横卧苍山脚下的洱海,风光旖旎,被誉为大理州文化的摇篮。此外拉市海、纳帕海、碧塔海、属都湖、神女千湖等高原湖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流年忘返的森林草甸
云南香格里拉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保存完好,生态环境良好,是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不同地段仍保留了森林、湿地(高原湖泊、沼泽等)、灌丛、草甸和流石滩等生态系统,以及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栎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灌丛)等植被类型,组成了非常明显而完整的山地垂直带谱。共有10个植被型,23个植被亚型,98个群系,高等植物98种。境内原始森林密布、高山草甸众多,草原广阔无垠,牦牛、羊、马散落其中,林海、花海、草海、云海相伴而生,春天山花烂漫,夏季绿草茵茵、秋季金黄艳红、冬季白雪蓝天,形成了“步步皆景,处处美景”的百里画廊。小中甸花海、纳帕海季节性草场、尼汝南宝牧场、红山草场等最具特色。
珍稀罕见的生物基因库
云南香格里拉以其不到国土面积的1%,却拥有全国1/3左右的高等植物和动物总数,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被多个国际组织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我国高山植被类型、植物标本的集中产地和珍稀濒危动物资源的荟萃地,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的中心之一,也是全球生物物质高度富集区、世界生态系统类型最多的地区之一、世界最著名的动植物模式标本产地,被誉为“世界级的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物种特有性高。区内分布的高等植物中,中国特有种超过50%,横断山区特有种约占30%,滇西北地区狭域特有种种。滇西北是世界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植物模式标本产于本区的逾种。还是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马先蒿等的分布中心,有世界著名的园林园艺植物珙桐、秃杉等,分布有83科属种野生花卉和观赏植物。有野生动物共余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84种。其中,有种属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特有种,是全球海拔分布最高、最为珍稀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的主要分布区。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云豹、金猫、雪豹、黑颈鹤、白尾稍虹雉等是世所罕见。
◆休闲养生的天然温泉
天然形成、环境优美的温泉资源构成具有地方色彩的高原温泉。文笔山温泉、大东温泉、下关温泉等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温泉水质好,是人们休假疗养的好去处。最具特色的当属香格里拉市的天生桥温泉,传说天生桥温泉是莲花生大师沐浴过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圣水温泉,为温泉渲染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还能感受体验独特的藏浴文化。大理洱源地热国依托洱源高原水乡风貌,以九气台地热资源为核心载体,已建成集温泉疗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商务会议为一体综合性大型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区;怒江岸边温泉每年正月初二举行的“澡塘会”是怒江地区的僳僳族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三、多元文化,和谐共进
云南香格里拉处于中原文化、藏文化、南亚-东南亚文化交往的边缘地区和过渡地带。由于地处偏僻、地形复杂和历史上较少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的“阻隔效应”,使之保留了众多原生民族文化。四条大江所形成的天然河谷通道又将滇西北与周边各大文化区域连接起来,在南北向沿河谷形成了局部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并存,是中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元性最为富集、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厚的地区之一。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和民族文化博物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腹地、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东巴古籍世界记忆遗产与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汇集于此。
◆源远流长、承载古今的历史文化
从古人类到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古迹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多民族的聚集,各民族语言、服装服饰、宗教信仰、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绘出一幅多元文化画卷。古城、古墓、古刻碑、古道、古桥等众多古遗址无一不是先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巍山古城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声地记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见证历史的变迁。其中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走向世界的文化遗产东巴文化、站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南诏-大理文化、藏乡康巴文化、怒江傈僳族文化都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资源。
丰富多彩、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旅游地
分布有傈僳、白、怒、普米、独龙、彝、纳西、藏、回等26个民族,其中白、纳西、藏、傈僳、怒、独龙、彝族等10余个为世居少数民族。大理州、怒江州、玉龙县分别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傈僳族自治州、纳西族自治县,多种民族聚集使之成为我国文化特色最鲜明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参差不齐、特质相异的文化形态、社会形态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多民族汇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婚姻、丧葬习俗、饮食习惯、服装服饰、节庆活动、禁忌等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各民族建筑各具特色,最常见的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碉楼等。
多教共存、协调发展的宗教文化
云南香格里拉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儒教、东巴教、本主教、自然崇拜、傈僳族尼扒、彝族毕摩、普米族汗归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多教汇集地区,这种包容各种宗教的现象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各种宗教在此相互并存,相互交融,成为多教共存协调发展的宗教文化荟萃地。此外,很多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都与区内山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藏族居民有自己的信仰和朝拜的神山,其中梅里雪山被称为康巴地区“八大神山”之首,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转山朝拜。普米族、纳西族都以一些神山、圣水作为朝拜对象或祭祀场所。剑川崖空寺就是典型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而藏传佛教、白族本主信仰及纳西族东巴教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茶马古道、藏彝走廊
云南香格里拉的滇川藏“茶马古道”、“西南丝绸古道”自古就是民间国际商贸重要通道,是我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走廊,孕育的马帮文化内涵丰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古道文化以其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承载着两千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藏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傈僳族等藏缅语系民族在此和谐生活,是见证多民族迁徙、分化、演变的大通道,是集中承载和涵盖滇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文化走廊”,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延续着前人的生命力。大理剑川沙溪至今保留着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市集。
星火燎原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云南香格里拉红色文化历史深厚,留下了许多红军长征的足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格里拉市中心镇公堂,“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中的丽江石鼓渡口,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大理祥云县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五台山革命老区等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助推红色旅游的开展,能够增强青少年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丰富旅游产品的同时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香格里拉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是一种“活态流变”的技艺和生活。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民间工艺类、音乐舞蹈类、风俗礼仪类、传统医药类等,既有有形的实体又有无形的艺术,反映了当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这类资源具有活态性、生活性、生态性、明显的差异性以及高品位性,能产生极强的吸引力。该区拥有2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白沙壁画、占卜文化、以及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素神仪式、祈寿仪式等古朴而神秘,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四、藏地密码,旅游天堂
南北并列的高山大川所产生气候、生物和民族文化的东西向阻隔和南北向通道效应,营造了峡峡不同、山山不同的特殊地理环境,特殊的生物地理区位和文化区位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组合性好,表现为多种景观资源互补,峡谷河流-雪山冰川、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原真民族文文化以及神秘宗教文化相生相伴,特别是以“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大理古城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品牌以及特殊的藏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风情,以及誉为“世界海拔最高的中国古文化传播的国际通道”的“茶马古道”与西南丝绸古道将南诏文化白族风情与苍山洱海大理古城、玉壁金川自然山水与丽江古城、迪庆藏族风情与高原雪山草甸、摩梭风情与泸沽湖自然风光、泉华奇观白水台与东巴圣地——白地的珠联璧合、怒江独龙文化与怒江峡谷的和谐相处等。这里是地学博物馆、生物基因库、民族大观园。这里有纬度低海拔低可亲近的现代冰川雪峰、历史悠久厚重的茶马古道藏彝走廊、丰富多彩和和谐发展的民族文化旅游地、最美最好的三纵向峡谷生态文化走廊、最神奇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多教共存协调发展的宗教文化......。使她成为举世瞩目的民族文化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体验和专题游的旅游胜境。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做精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进一步深化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资源整合营销合作,形成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确定了开展《云南“大香格里拉”资源整合营销研究》课题研究,重点研究云南大香格里拉资源如何整合营销,旅游产品线路市场如何推广,如何建立务实高效、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和构建部门协作、上下联合、内外联动、企业参与、媒体互动的宣传营销体系,努力实现在大旅游产业建设中“大香格里拉”旅游品牌的聚合效应。对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进行科学有效整合,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线路,最大发挥“大香格里拉”品牌聚合效应,打造成集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高度融合的世界级旅游精品,使云南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上独树一帜。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高度重视,成立了《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资源整合营销》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文淑琼副主任牵头负责,区域合作与会展处和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州市旅游部门参与配合,共同协调推进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资源整合营销课题研中的重大事项。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域合作与会展处,具体负责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资源整合营销题研究工作的督促、协调、联络等。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通过政府采购及招投标方式完成选择了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具体负责组成课题组,承担《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资源整合营销》课题研究工作。自年5月启动课题研究,经过一年来的研究,形成了《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资源整合营销研究总报告》、《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品牌策划方案》、《云南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旅游产品线路推广行动计划》等成果。年4月22日由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持召开了课题评审会,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专家组认为:《研究》切合了云南大香格里拉旅游发展的实际,圆满地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等,是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