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行(组诗)
/灵云
龙川水街的清晨
七点半的龙川
水街,眼正迷离
怀抱着水街的丝丝缕缕极其温柔
从山间走来的云雾飘渺似烟
石板路的温润恰到好处
河中的水流恰到好处
一群嬉戏的鸭在水中捕食,戏水
三五妇人在水边洗菜,浣衣
风景与石拱桥默契无比
木板桥与风景默契无比
走一步是景,退一步也是景
低头是景,举目也是景
我们悠闲地在画中行
无意间也就成了别人眼中的景
仁里的风
春天的仁里,风古朴
时不时地从徽瓦白墙中探出头来
牵扯着我们在巷弄阡陌中来回穿梭
止不住地我们一次次地低头
看低处的花点草与葫芦藓
如何在千年的时光中安身立命
看一团团的温润
如何替脚下的石块与足音发声
远望间
香椿树将热烈高高擎起
春的盛情在桃花坝上、油菜田里荡漾
太多的酝酿,在这里,总是多余
一片丰盈的绿
一珠纯净的亮
甚至一位佝偻的老人
坐在阳光下懒懒地沐春光
欣喜,还是欣喜
一遍遍地小跑而来
引领着,试图穿越千年时光的我们
在古老的门楣前、砖瓦下……
驻足,听风
原来,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赶来
只是捕风者追了一阵,又去追另一阵
而在这个春天的仁里
风,始终是最狡黠的
(它既是过客,也是旁观者、始作俑者)
徽杭古道
古老,是从这名字中走出来的
而我们,是奔着这古老而来
这一次,我们决意做一回勇敢的徽商
不带盐,不带茶,也不带山货
只带着倔强与敬仰
江南第一关
汗流浃背的我们忍不住俯瞰
杜鹃花、山桃树隐隐约约
沿溪而行的山路转转折折
也曾与将军石比英姿
与顺帆石比蓄势
也曾看着佛掌峰隔空发力
观西寺飞瀑跌宕而下
时有时无的山风是自由的过客
它们知道紫堇未谢,附地菜尚开
也知道夏天无俏皮地笑在道旁
鲜艳的红杜鹃大多朱唇未启
施茶亭的茶香浅浅浓浓
下雪堂的山路左拐右弯
蓝天凹的天空凹出完美的弧度
下山途中的笔龙胆睁着蓝蓝的眼睛
太多叫不出名儿的花草树木
深着浅着各种绿
太多说不出的赞美与疲惫
藏着露着、怨着乐着各种好
徽杭古道
我们为着您而来
不为做徽商
只为遇见另一个自己
夜宿蓝天凹民宿
*快乐是这个夜晚给予我们的美好馈赠,年轻也是,童年也是。
夜色漫了过来
以不易觉察的速度
覆盖我们刚刚走过的路
也覆盖林林总总的草与树
一盘野葱炒鸡蛋透出别有的香
俘虏并安慰我们的饥肠
一堆篝火,轻而易举
将两个中年人拽向年轻
陌生的人群间
我们听着熟悉,或陌生的歌
与年轻牵手,与快乐并肩
围着圈,慢走,亦或跳跃
仿佛一群夜的精灵
漫天的眼睛望着我们
童年的北斗七星望着我们
山风悠闲,流泉悠闲
只有夜色最为忙碌
一会儿送来歌声,笑声
一会儿送来年轻,童年
……
蓝天凹
蓝天凹山路崎岖着向上
路上的石块大小不一
通往蓝天凹的路
时干,时湿
阳光在头顶狡黠地灿烂着
躬身向上的我们
向往蓝天的心愈发坚定
蜡瓣花散发出迷人的香
鳞毛蕨攥起茸茸的小拳头
蓝天从四面八方引诱我们
沿着古老的路,我们前行,又前行
风敞亮起来
仿佛要将我们紧紧抱住
天光敞亮起来
仿佛眼前突然打开了一扇门
蓝天凹!果真是蓝天凹!
看!我们陷于此,蓝天陷于此
而远山坚定,蜿蜒起伏
抱以这一切
于沉默
(年4月)
沈荣云,女,笔名:灵云、金陵一片云、云向何处等。一个喜欢写写随笔文字的性情女人,诗网络编辑,《华语诗人年选》编辑之一。偶有文字发表于《青年月刊》《诗歌月刊》《金陵晚报》《山东诗人》《诗歌周刊》《新诗声》《泗州文艺界》《蒲公英文学报》《华语诗人年选》《温度》《华语诗人年选》《长江诗歌报》《伴阅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等。
诗歌观:诗歌是真善美的表达。喜欢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写大多数人能读得懂的诗歌。
文学历史音乐摄影旅游
长按指纹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