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讀藥春季秦嶺藥用植物生長科考行
TUhjnbcbe - 2021/8/8 2:07:00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5924222.html

中藥的炮製/概念探討/行蹤記錄

-小編前言-

“醫藥不分家”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特點,傳統中醫不僅是杏林高手,更是藥學達人,中醫源於農耕,生於自然。在自然界中方能感悟中醫之奧妙,席庸大夫作為中醫傳人、中藥炮製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經常在自然界遨遊。每年春夏秋冬四季,都會去往秦嶺及終南山山脈,帶領學生辨藥識藥感悟這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秦嶺藥用植物考察-

春天悄悄的來了。城市裡已經一片春意盎然。又到了我們對秦嶺葯用植物考察的時間,上一次是冬季的考察,讓我們感受到了冬季萬物並非一片死寂,而是貯藏自己的能量,靜待天時。

現天時已至,萬物生發,我們會同黨高弟老師、何老師進入到秦嶺保護區腹地,感受靜謐山谷中植物在春的鼓動下澎渤生長的力量!

靜謐山谷,春意盎然

木欣欣向榮,泉涓涓始流

放眼望去,青木交接,曠然心馳

佛坪烏藥壩

我們到達了岳壩,這裏因為盛產烏藥之前是叫做烏藥壩,佛坪方言中“藥”與“岳”同音,此後陰差陽錯叫做岳壩,位於佛坪縣西北部,佛坪縣地處秦嶺腹地,總體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縣境北界秦嶺主脊自西而東有黃桶梁、光頭山,為南北坡分水嶺,亦為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東有天花山、老庵子;西有爛店子梁、觀音山;中部有鼇山、文觀廟梁蜿蜒伸展,接連娘娘山主峰,構成倒掛的“山”字型骨架,形成低山和中山的高程差異,縣東西兩半以山相隔,彙集為金水、椒溪兩個水系。蒲河系過境水,與椒溪交於三河口。三條河道縱貫佛坪縣。山體多呈中切峽谷,溝壑縱橫,群峰四起。河溝兩岸分佈大小不等的洪積、沖積、淤積臺地,地勢較平坦,為基本農田的分佈區。

連翹林

-認識藥用植物-

佛坪自然保護區內共有保護植物23種其,中二類保護植物10種,三類保護植物13種。總共有植物5門科種,其中地衣類5科12種,苔蘚類20科30種,蕨類24科71種,裸子類6科20種,被子類科種。這些植物中,藥用植物種,纖維類植物98種,糖及澱粉類植物種,油脂及芳香油類植物種,鞣料植物種,觀賞類植物種,其他資源植物種。

來到保護區外的縣城己是春意盎然,漫山遍野的山茱萸花蕾,路邊的梨花正開的燦爛。

山茱萸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又稱棗皮、藥棗、山萸肉等。《本草綱目》列山茱萸為滋補上品,雲:“久服,明目強力長年。治腦骨痛、療耳鳴、補腎氣、添精髓、止老人尿不節。”藥用食用價值高。其味酸、澀,性微溫,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之功效。臨床廣泛應用,是加工六味地黃丸系列產品的主要原料。

藥理學研究表明,山茱萸含馬錢苷、山茱萸苷、熊果酸、齊墩果酸、多糖、維生素C、多種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抑菌抗、調節人體免疫功能,降血糖和抗衰老等作用。

南朝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記載:“山茱萸生漢中山穀”。佛坪是漢中山茱萸的原產地區,種植歷史悠久。佛坪山茱萸以果大、肉厚、味正、無病蟲、色紅油潤、有效成份含量高等特點而聞名國內外。中之上品。

佛坪是山茱萸的最佳適生地,栽植山茱萸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目前,已取得國家GAP認證和原產地標記註冊認證,種植面積8萬餘畝餘萬株,年產量多噸,是“國家級山茱萸規範化種植基地”和“陝西省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縣”,被評為中國三大山茱萸生產基地,被命名為“中國山茱萸之鄉”。

滿山的山茱萸林,遠看似畫,在佛坪,這場景並不稀奇。在遊覽過“花房子”後我們開始上山看看。

花房子

山路崎嶇,山上不像山下那般生機勃勃,青木相接,似在隱藏氣息,厚積薄發。隨著海拔的升高,溫度也變低,按照經驗一行人早已全副武裝。

上山至海拔m左右,草叢中發現了一株龍膽,高30cm左右,莖生葉為卵形披針樣,頂端漸尖,有硬毛,含苞待放,高貴紫,漂亮格外顯眼。

龍膽耐寒,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四周有幾只紅腹錦雞,顏色鮮豔,看來也是感受到春的號召了,確實機警,聽到我們的行走聲,立即遁走。

這個是廟台槭,年的調查資料顯示珍稀樹種,在全世界留存著數不超過十株,這所發現的點上一般都祇有一株,已經到了不能保證其生存所需的基本個體數的危險程度,瀕臨滅絕。年在佛坪發現了一個廟臺槭群又讓人們看到了這個瀕危植物的希望。

廟台槭

在附近又發現了很多藥用植物。

構骨又名貓兒刺

葉片厚革,尖硬刺齒

果實可滋陰,益精,活絡

紫花地丁

喜濕,清熱解毒

涼血消腫,清熱利濕

蒲公英

很常見,喜陰喜濕,清熱解毒

消腫散結,利尿通淋

漏蘆

喜溫喜濕,清熱解毒

消癰,下乳,舒筋通脈

陝西清風藤

喜陰喜濕,治風濕

鶴膝,麻痹等症

木賊

喜濕喜光,疏風散熱

解肌,退翳

接骨木

祛風除濕

活血止痛

虎杖

利濕退黃,清熱解毒

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垂盆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

山橿山中果,紅似火,祛風理氣,止血,殺蟲

玉蘭消痰,益肺和氣,蜜漬尤良淡淡幽香徐自來

七葉一枝花,又名重樓喜陰涼陰濕環境,清熱解毒,消腫止疼

一路的相互交談,攝影,不知覺間已至海拔0m上,溫度更低,在岩石上發現蜈蚣蘭。

石葦

清熱解毒

潤肺止血

高原烏頭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深山寂靜,植物在悄然生發,“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這些生命力給人帶來的蓬勃向上,積極樂觀遠不止於此。時值季春,天地俱生,眼下所見,萬物以榮,此次佛坪一行,不僅僅為收集教學材料,更是感知春生自然之氣。

-考察手記-

春升夏浮秋沉冬降

春氣屬木,性升。木氣乃由上年夏時太陽射到地面上的熱,經秋沉,經冬降至地下水中,再由冬季水中,生出春季而成。此造化溫暖之氣,草木發生,鳥獸啟蟄。

《素問·六微旨大論》:“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為厥陰風木之氣,主春分前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亦即由大寒至春分,包括立春、雨水、驚蟄三個節氣。大寒節氣,陰極之時,封藏極也;立春,大氣陽熱始升,升出地面,地面氣溫;雨水,陽熱春溫,雨成水,若至秋降,則成霜;驚蟄,生命依陽氣而驚動,柳綠花紅,鳥語花香。

春生夏長,春升夏浮,秋收冬藏,秋降冬沉。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春天,營養從根部開始向樹枝走,但因裏邊的營養向外輸布,外邊還沒有準備好條件,就會先長出一個芽;夏天,所有的營養都到外面來了,就會呈現枝繁葉茂;到了秋天的時候,分佈在樹枝上的營養開始向根部收了。再到秋末,枝葉相對處於營養不足的狀態,樹葉就會逐漸變黃、掉落;冬天,樹枝上的營養藏於樹根,樹木完全停止生長,處於休眠的狀態。

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升降浮沉。

子--北--寒

午--南--熱

酉--西--涼

卯--東--溫

子時,一天當中最冷的時間段,陰極之時。

卯時,陰漸消陽漸長,如東升的旭日。

午時,一天當中最熱的時間段,陽極之時。

酉時,陽漸消陰漸長,如西沉的太陽。

生命秉四氣而生,依自然造化,各主其道。其成長過程、生長環境,採收季節與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相對應,例如黃柏為芸香科落葉喬木,以山西呂梁山為界,以北適於關黃柏生長,以南宜於川黃柏生長,關黃柏比川黃柏耐寒。其對氣候適應性很強,苗期稍能耐陰,但忌高溫乾旱。成年樹喜陽光,耐嚴寒,喜肥,怕澇。《本草經解》言:黃柏,氣寒,味苦,苦即厚味,就有向下的作用,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我們取其樹皮為藥用,一般在春末夏初採收,此時樹皮養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層細胞分裂較快,皮布和木部容易剝離,傷口較易癒合,又例如:花蕾入藥的金銀花,其來源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華南忍冬、菰腺忍冬及黃褐毛忍冬花蕾,多野生於較濕潤的地帶,如溪河兩岸、濕潤山坡灌叢、疏林中,適應性很強,喜陽、耐陰,耐寒性強,也耐乾旱和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濕潤、肥沃的深厚沙質壤上生長最佳。《本草正》:其性微寒,善於化毒。其氣清香,味淡、微苦,此薄味具有疏散向上的作用,我們平時皮膚上長得瘡瘍就可用,其在夏初花開放前採收,採收最佳時間是清和上午,此時採收花蕾不易開放,養分足、氣味濃、顏色好。

藥用植物所具有的寒、熱、溫、涼四氣恰恰可以糾正人體的寒熱失衡情況。具備寒涼性的藥可以抑制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減慢臟腑器官的活動及血液迴圈,所以可以治療熱證;具備溫熱性的藥可以加強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臟腑器官的活動及血液迴圈,所以可以治療寒症。熱性藥作用於人體後可使體內的各種物質產生向上、發散、向上的運動,從而表現出升浮的特性;寒涼藥作用人體後可使體內的各種物質產生向下、收斂、向內的運動,從而表現出沉降的特性。所以中醫強調:“寒則溫之,熱則涼之,不寒不熱,以經調之”的治療法則。

天人合一,若可感悟四時,知陰陽,應時而動,方會美好。

撰文|席庸

圖片|席庸拍攝於年春

黨高弟:在上篇我們冬季秦嶺藥用植物科考一行可觀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讀藥春季秦嶺藥用植物生長科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