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氏,亦称傅察氏、富尔察氏,其族众庞多,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富察氏,又作傅察氏,富尔察氏,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蒲察",在金国时期称蒲察氏,以部为氏。
富察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人口众多,所以有同姓不同旗的现象,例如正支富察·顺泰的后人中分别在正黄旗、镶黄旗、镶红旗等。富察氏族人世居沙济、界凡(今辽宁抚顺李家乡界藩山)、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额宜湖(今吉林蛟河北额伊瑚旧站)、扎库塔(今吉林珲春图们江北岸)、长白山、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等地。
所冠汉字姓氏有富氏、傅氏、礼氏、石氏、谭氏、马氏、沙氏、付氏、庆氏、宁氏、李氏、佟氏、春氏等。其中,世居沙济的多冠汉姓为"沙氏",而世居讷殷的则多冠汉姓氏为"傅氏"。
在蒙古族、锡伯族中亦有称富察氏者。蒙古族富察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据史籍《八旗氏族通谱》中的记载,蒙古族的富察·科罗惠,世居席北地方(热河,今以承德为中心的河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在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公元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富察·科罗惠率部归靠。
下面有首诗供大家欣赏(注:一位80高龄的老人为悼念亡妻而作):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
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爱新觉罗·弘历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很奇怪也很敬佩?
奇怪的是拥有美人无数的一国之君竟在晚年依然如此思念第一任王后?
敬佩的是乾隆大帝在晚年依然心思细密,文采斐然,竟能作此佳篇?
所以,接下来,大家就得准备好纸巾用来擦眼泪了。
人们都说,提到富察氏,就不得不提乾隆大帝与富察氏皇后的凄美爱情故事……
摆好小板凳,我们来讲故事了!
在雍正五年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雍正帝以其独有的犀利眼光似乎已经看出这位少女具备成为大清一代贤后的素质。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为弘历和富察氏举行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
两个儿子的接连夭亡却彻底打乱了她的阵脚。乾隆十三年(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偕孝贤皇后东巡,谒孔庙、登泰山。二月二十四日,东巡队伍来到山东曲阜,游览了著名的孔庙。三月十一日,弃车登舟,沿运河从水路回京,当晚亥时,孝贤皇后就病死于船上,年仅37岁。
皇后一直为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譬如,乾隆在国事中最关心的事务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况。膜旱而同忧,雨雪而同喜。乾隆在《雨二首》的注文中特别提到这一情形:"忆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旸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孝贤皇后与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相处也极为融洽。《清宫词》载:"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大意是孝贤皇后侍奉皇太后最得欢心,乾隆称她的美德为古今的贤德皇后,所以对待皇后的家族无比宠爱,皇帝对她的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