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内科表肾系疾病
TUhjnbcbe - 2021/7/17 2:59:00

第五章肾系疾病

(一)水肿

①诊断:

(1)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或全身。

(2)轻者仅见眼睑或足胫浮肿,重全身浮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斑、体弱等病史。

②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水液代谢障碍。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病理因素:风邪、水湿、湿毒、瘀血。

③治法: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④辨证:

分型

症状

治法

方药

阳水

风水相搏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皆肿。

疏风解表,宣肺行水

越脾加术汤

湿毒侵淫

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

身发疮痍,甚则溃烂。

宣肺利水,清热解毒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

全身水肿,下肢明显,

按之没指,小便短小。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

遍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

舌红、苔黄腻。

分利湿热,逐水消肿

疏凿饮子

阴水

脾阳虚衰

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脘腹胀闷,纳减、便溏。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

肾阳衰微

水肿复长不已,

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凹陷不起,

尿量减少、或增多,

腰膝冷痛,四肢厥冷,祛寒神疲,面色?白。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二)淋证

①诊断: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腰部酸软。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

(3)多见已婚女性。

(4)有诱因。

②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病位:肾、膀胱。

③治法: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④辨证:

分型

症状

治法

方药

热淋

/

灼热、刺痛,尿黄赤。

清热、利湿、通淋

八正散

石淋

/

尿中夹砂石,或排尿突然中断,

尿痛窘迫疼痛。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石韦散

血淋

实证

小便热涩刺痛,

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区别于尿血)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合导赤散

虚证

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知柏地黄丸

气淋

实证

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

理气疏导,通过淋利尿

沉香散

虚证

补中、益气、通淋

补中益气汤

膏淋

实证

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或伴絮状物。

清利湿热,分清泌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

虚证

补虚固涩

膏淋汤

劳淋

/

淋沥不已,时作、时发,遇劳即发。

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

(三)癃闭

①诊断:

(1)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

(2)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为“闭”。

(3)伴:少腹胀、急、疼痛,但无尿道疼痛感。

(4)多见于:老年男性、产妇、腹部手术后者。

(5)有外感、水肿、淋证、消渴等病史。

②病机:肾、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尿液生成/排泄障碍。病位:肾、膀胱,与肺、脾、肝相关。病理因素:湿热、热毒、气滞、瘀血。

③治法:“腑病以通为用”。实证:清邪热、利气机、散瘀结;虚证:补脾肾、助气化。

④辨证:

分型

症状

治法

方药

膀胱湿热

小便点滴不通,量少而短赤灼热。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八正散

肺热炽盛

小便不畅、点滴不通,

呼吸急促,或有咳嗽。

清泄肺热,利湿化浊

清肺饮

肝郁气滞

情志压郁,多烦怒。

调畅气机,通利小便

沉香散

浊瘀阻塞

尿如细线,

舌质黯,有瘀点。

破瘀散结,利湿化浊

代抵当丸

脾气不升

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

补气升提,化气利水

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肾阳亏虚

排出无力,面色?白,

神气祛弱,畏寒、肢冷。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济生肾气丸

肾阴亏虚

小便量少或全无,

口咽干燥,腰膝酸软。

大补真阴,滋阴利水

六味地黄丸合猪苓汤

(四)关格

①诊断:

(1)呕吐及小便不通。先有小便少或不通,后出现呕吐。

(2)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头痛。严重者,喘促、抽搐、谵语。

(3)起病缓慢,多有水肿、淋证、癃闭等肾系疾病,外感病史。也可由温毒等突然转变而来。

②病机:脾肾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内蕴三焦。病位:肾、脾,涉及肺、肝、心。病理因素:湿浊、瘀毒。以脾肾阴阳衰惫为本,湿浊毒邪内盛为标。

③治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④辨证:

分型

症状

治法

方药

脾肾阳虚

小便短小,呕吐。

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肝肾阴虚

小便短小,呕恶频作。

滋补肝肾,平肝息风

杞菊地黄丸合羚角钩藤汤

肾阳衰微,毒扰心神

无尿或少尿。

回阳固脱,豁痰开窍

急用参附汤合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

(五)阳痿

①诊断:

(1)青壮年男子性交时,阴茎痿软不起,举而不坚,坚而不久,无法性交。

(2)伴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胆怯多疑,小便不畅等。

(3)常有房劳过度、手淫过度、久病体弱等。

②病机:气血阴阳亏虚,或气滞血瘀,宗筋驰纵。病位:宗筋,与肝、肾、心、脾相关。病理因素:湿热、气滞、郁阻、痰瘀。

③治法:审证求因。

④辨证:

分型

症状

治法

方药

肾阳亏虚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清长。

温肾填精,壮阳起痿

右归丸

肝郁气滞

与情绪相关,胸胁胀痛。

疏肝解郁,行气起痿

柴胡疏肝散

阴精亏虚

中道痿软,梦中阳举,时有遗精。

滋阴补肾,润养宗筋

二地鳖甲煎

心脾两虚

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萎黄

健脾养心,益气起痿

归脾汤

瘀阻宗筋

阴部、腰骶、胸胁刺痛,

舌质紫暗,有瘀斑。

活血化瘀,通络起痿

血府逐瘀汤

惊恐伤肾

心悸,胆怯,夜多噩梦。

益肾宁神,启阳起痿

启阳娱心丹

湿热下注

阴囊潮湿,瘙痒腥臭,睾丸坠胀,

小便赤涩灼痛。

清肝泻热,利湿通阳

龙胆泻肝汤

(六)遗精

①诊断:

(1)梦中遗精,每周超过2次。或清醒时,不因性生活而排泄精液。

(2)伴:头晕、神疲、腰膝酸软、失眠。

(3)有不节史。

②病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病位:肾,与心、肝、脾相关。

③治法:分清虚实。

④辨证:

分型

症状

治法

方药

君相火旺

头晕目眩,口苦胁痛。

清心泄肝

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

湿热下注

小便黄赤,热涩不畅。

清热利湿

程氏萆薢分清饮

劳伤心脾

劳则遗精,失眠健忘,

纳差便溏。

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妙香散

肾气不固

无梦遗精,津液清稀而冷。

补肾固精

金锁固精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内科表肾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