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口中发苦,到底是啥回事推荐三款药膳,中医
TUhjnbcbe - 2022/10/31 21:04:00

事例回顾:经常有病人诉说每天早晨起床,总觉口中有点苦苦的,有时在漱口或者进餐之后尤为明显。但除此之外,身体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是口苦又频繁出现,让患者本身既疑惑又担心,不知道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这种情况在初秋会更明显。秋天天气以燥见称,初秋时夹着炎夏的余热,燥与热结合入侵身体,引起一系列燥热症状,如咽痛咽干、口苦、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

而进入深秋,夏天的炎热消退,热象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寒冷干燥的北风,使干燥之象更明显,燥邪侵袭人体,伤津耗液,每每也引致口苦症状的出现。

所以说,初秋和深秋都要防治燥邪入侵,引起口苦等病症。

口苦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顾名思义,病人口中出现苦味,轻者如食苦瓜,重者如嚼黄连,此苦味留于口中除之不去,令人食不知味。口苦一般不会独立存在,而是身体不适所发出的警号,仔细询问或观察就会发现,除了口苦,患者往往尚有口干、易怒、小便黄、睡眠欠佳等燥热症状。对于口苦,我们亦不能等闲视之。

中医辨证口苦

中医认为,口苦的主要成因离不开肝脏。如果燥、热、湿等致病因素侵袭人体肝经,就会引起口苦、眼疾等症状。一般来说,口苦可分为3个证型:

1.伤津耗液型。

此证以干燥症状为主,寒热不明显,多见于秋季或久旱之后。症见口中微苦,咽干,也可伴有干咳、皮肤干燥等等。

2.肝火郁滞型。

症见口苦,伴随情绪郁滞、烦躁,目赤肿痛,舌红,质干,少苔,脉弦数。此证以情绪异常为主,肝火上炎引影响了情绪的正常宣泄。如果偏于肝郁者,多表现为情志抑郁,如果偏于火热者,则多表现为烦躁。

3.肝胆湿热型。

口苦较重,如嚼黄连。性情急躁易怒,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此证以肝胆湿热为主,是临床常见的证型,多见于炎夏。如果身处南方潮湿天气,湿浊中阻,可也能引起物质运送不畅,口舌失于濡养,导致口苦。

除此之外,一些脏腑损伤或者大病、久病之后,身体津液过度消耗,也可能出现口苦的症状。例如,接受电疗、化疗后的癌症病人。这种情况应根据具体状况,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

三款有效的药膳

针对三种常见的口苦证型,可尝试下列常见食疗方和药方:

1.滋阴润燥——清补凉

药材包括南沙参、玉竹、淮山、生薏米、莲子、百合、芡实,一般药店有出售。将药材洗净,加水煎煮,放入适量冰糖即可。

在天气干燥时节,饮用上述糖水能润肺健脾、滋养咽喉、润泽皮肤,对于单纯干燥引起的没有夹带寒热症状者,尤为有效。

对于肥胖、糖尿病患者,冰糖可能不太适合,可改将上述药材配以猪肉煲汤,亦可收滋阴润燥之效。

2.清肝解郁——菊花/玫瑰花杞子桂圆茶

把适量菊花、杞子、桂圆肉用沸水冲泡,对于口苦伴有眼睛分泌物增多,目赤肿痛,情志不畅,睡眠欠佳者尤为适用。其中,菊花能清肝热,杞子明目,桂圆肉则能宁心安神。

如果是口苦伴与心情不畅,两胁胀痛,热象不明显者,可以玫瑰花代替菊花。

3.清泻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是治疗治疗肝经湿热引起口苦的常用方,但性质偏苦寒,不宜多服、久服,而且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的人士均不适合。建议经医生诊辨后才可服用。

以上汤方仅作参考之用,如服用后口苦症状仍然持续,则须及时向医生请教,以便早日对证下药。

另外,除了汤方食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上述病症出现:①调畅情志,保持心情开朗;②饮食宜清淡而富含营养,少吃辛辣、煎炸、生冷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③劳逸结合,作息定时,适当运动。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中发苦,到底是啥回事推荐三款药膳,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