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五十一讲经行口糜症加减柴胡疏肝散
TUhjnbcbe - 2022/6/2 21:19:00

学习中医偏方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

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

加减柴胡疏肝散

柴胡、白芍、香附、陈皮、郁金、青皮各10g,枳壳、川芎、甘草各6g。

加减:嗳气频频、胸脘胀闷者,酌加旋覆花、代赭石;大便于者,加龙胆草、大黄;纳呆食滞者,加神曲、山楂、鸡内金;经色紫暗有块、少腹胀痛拒按者,加当归、丹参、桃仁、红花;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头痛者,加牡丹皮、栀子;病程较长,眩晕、心悸、失眠心烦者,去枳壳、陈皮,加栀子、牡丹皮、知母、益母草、珍珠母,另加服六味地黄丸。

经行口糜症。临床表现为每值月经来临或行经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月经干净后则渐愈。平时每3天1剂,经期每天1剂,水煎服。

连服3~4个月经周期。

此方加减治疗经行口糜60例,治愈36例,好转19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1.67%。

刘某,女,25岁。每值经期出现口舌糜烂,曾多次服用黄连上清丸、维生素类及外用药均未见效,反复发作已5个月。诊见:3天前口内灼热不适,口内唇、颊部有7~8个红点,纳呆脘闷,次日月经来潮,心烦易怒,胁痛,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检查:口腔右侧颊部、舌边及唇部有5个溃疡,大者3mmx5mm,小者1mmx1mm,溃疡周围黏膜红肿。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方用加减柴胡疏肝散去枳壳、川芎、陈皮、青皮,加白术、龙胆草各10g,当归、牡丹皮、栀子各12g,大黄(后下)6g。服3剂后,溃疡面愈合3个,其余症状明显减轻,大便通畅。上方去龙胆草、大黄,继服3剂,溃疡面全部愈合,症状消失。经净后每3天1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经行口糜已愈。随访1年未复发。

张红香.舒肝调经法治疗经行口糜60例[J].黑龙江中医药,(1):35.

按:经行口糜,病发于口舌总因于热。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阴虚火旺,热乘于心,或胃热熏蒸而致。常用滋阴降火或清热降火法治疗,但易反复发作。而本病也可由肝气郁结所致。由于肝失条达,疏泄无权,致脾胃气滞热郁,郁久化火,蕴毒腐肉而成疡。又因肝藏血、主疏泄,且妇女的月经与肝有密切关系。肝气郁,血脉滞,经期则失常,因此,部分妇女月经期间可出现口糜的症状。加减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枳壳、香附疏肝行气解郁;陈皮理气和中;郁金、青皮以助解郁之功效;川芎、白芍甘草可活血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经行口糜,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注:本文摘自《中医病症效验方丛书妇科病实用验方》,主编:吴艳华,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出版。

学习倪海厦偏方大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五十一讲经行口糜症加减柴胡疏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