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看青山多妩媚第二次鳌太穿越小记
TUhjnbcbe - 2021/11/10 1:02:00

我看青山多妩媚----第二次鳌太穿越小记

其实我是一个胆怯的人,我很怕垂老之际,还有梦想没有实现---题记。

一、我看青山

07年元旦的时候穿越过鳌太,那时年轻懵懂,背着笨重的装备,带着白酒就冲上了这条全国第二难度的户外线路。一路在大雾和雪窝子里跌跌撞撞,11天半侥幸下山。当时就想,我一定要再来,看看雾散的秦岭风光。

转眼8年,韶华已逝。机缘和合,年8月8日,再一次站在塘口村的入山口,老旧的土房子上写的“鳌山”两个大字,已经褪色不少,却还清晰可辨。刚下车,小雨就不期而至,一阵阵的向着中雨的节奏迈进。

我的背包加水只有32斤,算是在轻量化和安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自己的平衡点。机耕小路很快就变成了上升的山径,空气如同天然氧吧,清新得令久居城市的人感觉有点奢侈。

铁丝网已经没了,道路也比原来清晰多了,原来同伴摔伤眉角的那块暗石已经在岁月中踏实下来。因为负重小,一路轻松的爬升,很快竹林消失,头花杜鹃和太白红杉出现了,海拔高度在上升。松树上有几厘米长的松萝,说明这里的空气非常洁净。

爬火烧坡,到达蓝牌子休息,和所有著名的户外线路一样,这个牌子上写着“禁止穿越,违者罚款”云云。广告布已经破碎掉在地上,蓝牌子变成了白牌子。

雨一直在下,天气从小雨到中雨变来变去,过蓝牌子后横切缓上,一路泉水潺潺,看来我在这个季节带了7瓶水(每瓶半升)有点多了。边走边摘草丛中的蛇莓吃,酸酸甜甜的,带着冰凉的雨水,非常好吃,其实这货是有小毒的,吃多了容易腹泻。

很轻松的登到米营地,这时候只有下午2:30,比计划提前很多,雨停了一会,太阳竟然在云缝中挤出来,铺上雨衣躺在营地上等后队,各种很浪的自拍。营地周围是茂盛的牛蒡,因为树木稀疏,牛蒡长势很旺,这货的根是美食,可惜时间有限,背起包继续向盆景园出发。

海拔上升到米左右,以禾本科的草甸为主,开满黄花的野葱摇曳,偶有艳丽的瞿麦盛开,党参和紫斑风铃草在阴湿的地方晃着小铃铛。雨越下越大,一路狂奔,下午4:30到达盆景园,在盆景园传统营地东50米扎营。营地有季节水坑,水质十分差,有小虫和水藻。用索耶滤水器过滤,过滤后的水有淡茶色,把过滤器反冲后又过滤了一遍,这水看起来还是不太令人放心。

我扎营的地方在山脊一侧,狂风暴雨,越来越猛烈,迎风面内外帐篷被吹贴到一起,只好用两根手杖在内外账之间向迎风面加固,效果很不错。

这次我本计划带一个气罐,只用MSR反应堆炉具做热水,绝不煮食。但同伴非常担心气罐不够用,我就妥协多带了一个气罐。反正这个气罐是要消耗的,就在内外账之间点了一个汽灯,步林汽灯克,对轻量化来说有点重了,但在鳌太这种阴冷的线路上,却是神器。挂在帐篷里能提高温度五六度,而且帐篷里非常干燥,用小火晚上九点开始烧,到早晨四点还剩小半罐气呢。

第二天早晨四点多起床,吃了一罐土豆泥一个鸡蛋,这个雀巢的土豆泥也是神器,塑料杯子质量非常好,泡茶冲苏伯汤,没有烫手的感觉。

7:00出发,从盆景园一路缓缓上升,8:30就到了鳌山大梁的最高点导航架,这地方风大很冷,等队伍来合影,一直等到快失温,合影后雾气上来,东西不辨,和上次穿越如出一辙。上次在这里大雾中扎营一天半,焦虑的等待雾气消失。这次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两个领队对路径非常熟悉,在大雾中从容行走。领队告诉山上明显的路标是指向鳌山下撤方向的,去药王洞要走一个不太明显的岔路。一点时间也没耽误,10:00顺利的到达药王庙,短暂休息,看美丽的高山龙胆和北方獐牙菜竞相开放。冒着小雨大雾横切荞麦梁,这里是鳌太路线上一个相对险峻的地方,但因为大雾弥漫,什么都看不到,也没感觉到有多险就过来了。到山顶最高点的时候雾气慢慢消散,水窝子营地在山坳里闪闪发光。因为驴友遗弃的气罐很多,鳌太的所有营地远看都是亮晶晶的。一路下坡,天越来越晴,竟然云开日出,到营地才下午2:30,大家点篝火烧垃圾,搭帐篷晒睡袋,轻松无比。水窝子是五星级营地,山泉水清澈甘甜,简直可以用美味来形容,泡出茶非常爽。营地很大很平,背风向阳,风光如画,把昨天在盆景园剩的水都倒掉,换成山泉水,畅饮。在废气罐堆里很容易的看到一个没长锈的气罐,果然还有残存的小半罐气,这一夜又是温暖干燥的幸福啊。

入夜暴雨如期而至,整整下了一夜,但这个营地很避风,大有“竹下春闲听雨眠”的风雅。

第三天从水窝子营地到南天门草甸,这是鳌太穿越真正有难度的一天,对比起来,前两天基本算是适应拉练。早4:30起床,吃吃喝喝,7:00出发,仍旧是大雾小雨的标准天气,先爬高翻越飞机梁,路很好走,就是要不停的拔高。到鳌山遇难驴友墓的时候,天气突然放晴,千山万壑,云雾蒸腾,见此景,再苦再累,亦无悔。一路翻越梁一、梁二、梁三,下午3:00到达小石河营地,这个营地开满了大花韭紫色的花朵,花海辽阔,比新疆的薰衣草农庄还要壮观十倍。大花韭在低海拔花期两个月,在这个海拔开放时间只有十天左右,能够遇见,十分难得。在小石河营地捡到半罐气,因为要缩短明天的路,取水后还要到南天门草甸扎营。小石河的水源还不错,就取了8瓶,然后在阴雨薄雾中上山。这段路很漫长,又加了水的重量,很多人会感觉崩溃,有一种总也不到头的感觉。松林里华蟹甲一串串的黄花,搭配秦岭翠雀和腺毛翠雀诡异的蓝色,更增添了压抑的气氛。我还记得上次走这里的时候就走崩溃了,崩溃后又走了10分钟,柳暗花明,直接到营地。所以这次心理上并不在意,在路上边走边喊,一路兴奋爬升,给自己鼓劲,也希望队伍更乐观一些。走走停停的等人,终于有人在距离营地五分钟路的地方崩溃了,在阴冷的小雨中穿着被汗湿透的衣服等人,那酸爽,没体会永远也不知道。

下午六点和同伴到达南天门草甸营地,营地完全没水,大风,凸凹不平,在雨中搭起帐篷,找到一个奇怪的姿势在坑坑洼洼的帐篷里躺下。好在有捡来的气罐,温暖明亮,连喝了两碗加姜粉的苏伯汤,身体才慢慢热起来。一好人就得瑟,穿了内衣去看邻居帐篷超级腐败的装备,什么小泥茶壶、定做青花杯等等,全部背上山,让我佩服不已。

翻看同行的相机,他近距离遇见了羚牛,拍了几张非常漂亮的照片,当时我们在前面走,只远远的看到一群,大约10多只,能见到这么珍稀的精灵,也算是人生幸事。

晚上大风大雨如约而至,这个营地的风超级大,而且四面来风,用四根手杖向外加固帐篷,感觉帐篷像一条汪洋中的小船,在狂风暴雨中飘荡。地面十分不平,一直睡不着,半夜吃了一片白加黑的黑片,才迷迷糊糊的睡了一会,手机闹钟就响了,只好起床做饭,准备出发。

看计划,第四天行走距离很长,要翻越大太白梁,就是俗称的九层石海,加之一夜没睡好,就吃了一粒美军咖啡因口香糖提神,我原来只在跑步的时候吃过含咖啡因的GU胶,没想到这个口香糖咖啡因浓度这么高,搞得我超级兴奋,有股忍不住要奔跑的欲望。一路快行登顶南天门,翻越金字塔1、2、3,到九层石海的时候,终于控制不住,一路轻飚,感觉还没过瘾,就登到了石海顶上。这时候云开雾散,天空湛蓝,标志石海的木柱上鲜艳的经幡和旗帜,与不远处纪念另一位遇难驴友的柱子,在冷漠的石海中分外艳丽。

天气晴好,领队指点了远处亮晶晶的大石河营地,我就一马当先,沿小路狂奔来发泄咖啡因的药力,跑得通体大汗,十分舒畅,下午4:30就到达大石河营地,营地很大,水源优质,前人修了一个良好的接水平台,平台上还有肥皂和洗面奶,趁大家没过来,在松涛花海中洗了一个山泉冷水浴,水超级凉,但对于四天没洗脸的人来说,这舒爽是可以老了对孙辈大吹特吹的。趁着有太阳,晾衣服睡袋,明天终于可以穿干衣服了。

营地很多气罐,翻了一会,没找到有气的。想到还有早晨同伴送的一满罐气和做饭的半罐气,这个夜晚又可以温暖了,也就懒得捡气罐了。

营地很多前人留下的物资,各种食品都用塑料袋包装好挂在树枝上,还有完整的铝膜地席和暂新的防潮垫,我找了一个最平的营地,铺了一张铝膜地席、两个防潮垫,简直有席梦思的感觉,吃饱喝透,在同伴烧垃圾的篝火闲聊中慢慢睡去,是夜微风和煦,篝火暗微,半夜起来出帐篷,满天繁星,清澈得好像伸手可及。想起小时候的夜空总是这样,每次睡醒,都看到父亲还在工作的背影,我惺忪的说:看,星星都落下来了。而父亲微笑着替我掖好被,继续工作。几十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人父,而父亲已经成为了天上的星星。

临近穿越成功,第五天大家都慵懒起来,把多余的食品添加到前人储备的物资中,用塑料包好地席和防潮垫,挂在树上留待后人。7:30才出发,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不断循环,雾气不大,道路清晰,经过东塬、万仙阵、雷公庙、东跑马梁,轻装登顶拔仙台,正好赶上一阵晴天,风光尽览。用了四年的BD黄金杖终于坏了一根,永远的留在了拔仙台。

从拔仙台下来,进入景区,到大爷海接待站,吃了一碗著名的30元钱臊子面,好吃,超值。同伴买了一瓶20元钱的可乐,连称好喝。继续走到大文公庙,因暴雨,领队和景区安全员沟通信息后,为安全起见,决定不走羊皮沟和鹦鸽镇,在景区下撤。当天很轻松的住在小文公庙板房,A餐了十个菜,第六天逛了三个小时景区后下撤,回西安大吃大喝。

二、青山看我

近些年工作繁忙、孩子成长,对户外运动渐渐的疏离了。但对于三大路线(狼塔c+v、鳌太、小五台)还是念念不忘,每年假期走一次,用这个目标带动自己的健身计划,是一个很好的正能量办法。

应朋友邀,写一点关于鳌太的训练、装备浅显体会,分享给大家,个人孔见,阅后一哂。

1、最好的装备是身体。从去年定下来第二次登鳌太,就决定要轻松的走下来,而不是累的要死要活勉强走下来。但没有多少时间登山,只能用跑步来替代训练。刚跑了几天,膝盖就疼得受不了。究其原因,还是体重太大,当时斤,下决心减肥。特别说明:运动是不可能减肥的,一个鸡翅的能量够你跑个万米了,只有少吃一条路。用四个月减了40斤,后来又反弹了5斤,现在体重斤。膝盖表示跑半马毫无压力。当时饿得,每天早早睡觉,一睡解千饿。后六个月就在麒麟山后山路上跑步,跑一天休一天,来回20公里,这里空气好,无人,省去了很多打招呼的麻烦,可以专心跑步。有时候,跑着跑着竟然有禅悦的快感。

减肥难,保持更难,有时很颓废,猛吃两顿,能长5、6斤肉,然后就是一个月饿肚子。如果没有目标和理想,很难坚持。

2、轻量化。关于轻量化,我过去是一个极端的轻量化发烧友。只要轻,根本不考虑安全性,完全不带任何备用装备。后来带队出去,总是发生各种事故,自己反思,是太极端了。所以这次没有用超轻背包,而是选择了自重5斤的摩尔2外架大背包。重有重的好处,就是功能好,舒服。这个背包最近很热,但我并不推荐户外用。因为这个背包说到底,是野外工作背包,是在野外开展打猎、战斗、采集等工作的平台,户外运动与野外工作的区别是户外运动重量随着消耗越来越少,而野外工作因猎物、俘获、采集等,物资越来越多。

3、最危险的是失温。鳌太路线并不险峻,没有很危险的路段。地形特点是“塬梁堡”,开阔平展。最致命的危险,是失温。预防失温,我做了三项准备:一是防雨,冲锋衣可以防雨,但长时间会从背包肩带压迫处漏雨,不论多贵的冲锋衣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一定要带雨衣,我买了几种雨衣,最后重量和性能平衡胜出的是三峰超轻雨披配套LUXE防雨裤腿。超轻并且穿脱十分方便。二是携带最有效率的炉具,我带的是MSR反应堆炉具,这个虽然稍重,但考虑到省气和热效率,综合指标绝对完胜现在所有户外炉具。这个炉具我总是放在背包最容易拿取的地方,即使吃午饭也要烧一点热水,可以十分快速的缓解失温危险。如果天气实在恶劣,也可以灌一矿泉水瓶热水,放在怀里偕行,绝对温暖如春。三是鳌太线路大家普遍多携带气罐,中途丢弃很多,带一个汽灯,不为照明,主要是取暖,真是神器。这条经验并不适合其他路线。

4、总结这次鳌太的不足和成功小经验。

不足:一是干果和冻干蔬菜带多了,最后还剩三天的量,在小文公A餐的时候给大伙零吃了。二是湿巾带多了,我带了三包,下山还剩一包半。三是山之厨真的吃腻了,应该带几包山屋,调节一下口味。吃得好,比较欢乐。四是打火机应该买老式火轮的,这次买的按压式,三个打火机两个到山上打不着,虽然我一直在给打火机保温防湿,但高海拔不明原因的不好使。

成功之处:一是大蒜带得太好了,我带了三头大蒜,这货防感冒、防坏肚子、驱寒,简直是神器。二是戴适(DexShell)防水袜,虽然小贵,但防水一流。三是索耶净水器小巧轻便,非常实用。四是各种食品,推荐雀巢土豆泥、苏伯汤、小瓶荤油、万年青脱水蔬菜、冻干蔬菜、得力素能量糖、宝矿力水特粉末冲剂、Kirkland干果。五是北极咖啡因口香糖,这个慎用,劲太大,我吃完有一种咖啡喝多了恶心的感觉。但有的人吃完完全没反应,因人而异。休息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提神。六是备用食品是5袋GU胶。背上山,原样背下来。七是药品推荐白加黑,黑片可以当安眠药。善存维生素和牛黄解毒片一天各一片,下山皮肤比原来还好。芬必得可以缓解高反头疼。

5、整理好心情,注意细节。我给朝阳的小团队取名烈焰红唇逗逼队,为了预防口唇干裂和皮肤晒伤,每天都要定时用唇膏和防晒霜。而每当同伴要崩溃的时候,就是我们开始自黑的时候,各种唱歌、各种搞怪,毕竟,我们不是来受苦的,而是来享受自然的。

三、结语

年轻时喜欢抄写王维摩诘的诗,年龄渐长,竟然更有激情,每日抄写一首辛弃疾稼轩词,日前得《贺新郎》一阕,录于下,希望通过不断完善自己,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鸣谢:

感谢刘军先生赞助朝阳团队全程穿越费用。

感谢浪子提供帐篷

感谢基友会接风宴

感谢冷风送行。

感谢折枝、珍妮老师、浪子、二哥、大阿哥等人的关心与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看青山多妩媚第二次鳌太穿越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