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药配合康复对颈椎病的治疗
TUhjnbcbe - 2021/11/4 1:50:00

摘要:颈椎病通过中医药的辩证、分型论治,配合现代的检查,确诊颈椎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进行康复疗法:推拿、旋提、牵引、针灸、艾炙、火疗、拔罐、电疗,中药末外敷,多种保健操。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药分型论治多种康复疗法预防保健。

笔者行医四十余载,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对颈椎病进行辩证分型论治,配合多种康复疗法,颇有一点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一、颈椎的重要性

颈椎共有七节,直接连系和支撑着头,固定着颈部的肌肉群,两条胳膊的神经都汇总到这里,胳膊使劲,肩扛手提,都离不开这几块骨头的受力,它是心脑血管循环的必经之路,又是人体神经中枢最重要的部位之一,我们别看这几块小小骨头,却左右着人体的健康。

二、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进行性变及继发病理变化(包括器质性病变和动力性改变)而刺激或压迫临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临床体征者。其病因病机不外乎颈椎病退行性病变,颈部的急性创伤与慢性劳损,颈部的炎症,先天性畸形以及长期的伏案工作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而中医则属于颈项痹痛,臂厥、项强、痿症、眩晕等范畴,其机理多因低头工作(职业)感受风、寒、暑、湿或老年正虚,颈腰椎脊髓气血空虚,经气不利,无津液滋润颈椎间盘或劳损所致。

三、分型施治

(一)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长期伏案,颈椎周围肌肉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风寒暑湿之邪易于侵犯。而致颈项强痛,活动不利,肢端(双手指末端)麻木疼痛,肢体酸冷,得热则舒,好发于清晨起床之际,其舌质淡降紫,苔薄白,脉沉弦或沉迟涩。

治法:以祛风除湿,温阳通络施治,方选《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出入:葛根12g、桂枝8g、炒白药20g、炙甘草6g、羌活9g、白芷10g、大枣切10g、生姜3片;如兼风甚加防风10g、蜈蚣2条,以祛风通络,兼湿者加炒苍术10g,蒿本8g;痛如椎刺者为寒湿痛久入络,可加路路通、制乳香、没药、姜黄、三七等活血化瘀中药。我在临床上同时配合温经散寒活血中药熏蒸,针炙(经络起穴),艾炙、中药末酒调敷于颈部加火疗效果特别好,起到颈椎部温通经络,祛风除湿之功。

(二)气滞血瘀型:韧带关节束型颈椎病态(“落枕”“脱位”)。

主要症状:大多因颈部外伤而发病,多见于晨起“落枕”颈项强痛,动则加剧,外脖子形,痛点固定,常伴肢体麻木,双手抬举受限,咳嗽吞咽痛甚,舌质紫暗降有瘀斑,苔簿白脉弦紧或紧涩。

治法:活血理气,通经止痛;方选:活血止痛汤;防风10g、当归16g、川芎9g、炒荆芥9g、羌活9g、白芷9g、细辛3g、紫丹参15g、制乳香9g、没药9g、苏木9g,如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三七、香附等以行气活血化瘀,瘀久血虚者加熟地黄、鸡血藤,以活血养血止痛,气虚加黄芪益气活血。

配合康复疗法。首选旋提手法:术者用肘部托患者下颌,纵行向上牵引3—5分钟,肘部垂直向上提拉听到一声弹响,用提拿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2—3分钟,一次性旋提手法治疗就可以解决颈部“落枕”,但一定要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上述手法,谨防椎间盘受损导致其他病变,其后配合电疗半小时许,注意受寒。

(三)肝阳上亢型(颈椎型高血压症)

临床上常见颈椎椎管增生,椎管充血,导致大脑血管流量及神经循环加快,而致血压增高,时有急性发作,头痛眩晕、双目充血、怕光闭目、恶心呕吐、急燥易怒、面红、便秘、尿赤、舌红降尖赤、苔簿黄、口苦口干等症状。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花饮出入,天麻10g、钩藤12g、生地黄10g、炒杜仲10g、川牛膝10g、代赭石30g、生龙骨15g、石决明15g、紫丹参15g、姜半夏6g、杭菊花10g、川芎10g,若肝阳化风,眩晕欲仆者加羚羊角,刺疾莉,头痛日久加全虫、僵蚕、蜈蚣、舌质黄腻者加石膏、茜草、羚羊角粉,舌尖红加生山栀、淡竹叶,血压高者加夏枯草、龙胆草等。

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宜卧床休息,切勿搬运,不宜康复治疗,适当配合西药利水,降压针剂解决标症。

(四)气虚血痹型(老年性缺钙型进行性退变)

主要症状:颈项胀痛沉重,眩晕、头痛、膝软、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多、体型消瘦、自我旋转颈项时有骨磨擦音出现,颈椎间盘两侧可触摸到高低不平的椎管结节,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舒筋通络,方选《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出入:党参12g、炙黄芪20g、桂枝6g、炒白芍15g、炒白术10g、当归身12g、茯苓10g、广木香10g、鸡血藤10g、红花6g、炙甘草6g,如血虚重者加何首鸟、阿胶养血,腰膝酸软明显者加川断、炒杜仲、川牛膝、淮山药、枸杞子等。

四肢怕冷者加鹿角胶、肉桂、仙灵脾,脉沉弱无力者加黑附片、干姜等。

在此种情况下,宜壮骨通络、补气养血中药加工成粉末,敷于颈椎局部配合灯烤火疗,使药效滲透到颈椎间盘及局部神经内,适当服些补钙营养品,多食些含钙饮食,适当做些颈椎操,使颈椎退变形成的血痹循环得到改善,供养大脑的气血得到恢复,临床头晕症状就迎刃而解。

(五)痰瘀互结型(综合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头颈部痛疼、头重如裹,眩晕、恶心呕吐纳呆、舌质红降暗、苔白或膩水滑。临床常出现上肢发抖麻木,双手指内外端胀感,握物困难,记忆力减退,晚上恶梦多,由于难受,有的人脾气变暴躁,或有抑郁症状。其颈项局部有沉重感、冰凉感,伴有耳鸣,听力下降,视力模糊,严重者可压迫视网膜混浊导致玻璃体脱落形成飞纹症症状。咽吞不适,双锁骨胀痛不适者若痰瘀压迫脊髓可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时脚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走路失去重心,向一边偏,上山易跌倒,行走困难,甚至瘫痪等症状。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止痛;方选:温胆汤出入,法半夏10g、姜竹茹10g、炒枳壳10g、陈皮10g、云茯苓10g、桂枝10g、炒白术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芷10g、紫丹参10g。

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者加厚朴、霍香、佩兰以化湿宽胸降逆,痰郁化热,口苦苔黄腻者去川芎加黄芩、黄连、天竺花以清热化痰,若舌质瘀紫块加三七、姜黄、紫丹参,若神志不清者加胆南星、石菖蒲、茯神,若有脑梗症状者可加全虫、蜈蚣、川芎,若双足不利可加川牛膝、炙地龙、伸筋草,若血压偏高者可加夏枯草、草决明,若咳嗽痰伴脓稠加川贝母、桔红、前胡。

遵古之训“怪病皆有痰,因痰而作眩,抓准主次,以治痰而祛瘀”。“诸风吊眩,皆属于肝”如出现肝风症状的仍需镇肝熄风,加蜈蚣、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之类,若出现面部潮红双目红赤,伴有眼屎者宜去肝胆之火,方法龙胆泻肝汤出入,川连、龙胆草、野菊花,桑叶,若炎症性颈椎病变配合抗菌消炎中药:连翘、金银花、败酱草等,切勿理疗、推拿等以防炎症扩散,引起并发症。上述症状宜针炙(经络起穴泻法)。配合化痰祛瘀中药加工成粉末调膏敷于颈项部效果好。避免剧烈运动。总之,颈椎病应用中医的辩证分型施治,配合合适的理疗方法,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为了预防颈椎病复发,我院自拟以下几种颈椎保健操:

1、双手交叉拍打法:每天早上(7:00)左右面对一轮红日,保持身体平衡,将双手交叉拍打左右颈脖子次左右,用力均匀、柔和,随着拍打节奏保持深呼吸促进颈椎气血畅通。

2、前出后伸法:每天坚持早晨7时左右面对一轮红日闭目站立,前出后伸颈脖仿如鸭子戏水次至次,保持心态舒畅。

3、旋转望肩叠法:每天早上7时左右面对刚升起的轮红日,闭目站立,保持躯干平衡位置,将颈椎左右旋转次左右或做米字操。

4、锥鸟起飞法:每天早上7时左右面对刚升起的一轮红日,将双肩、上肢来回伸展次左右,使颈部肌肉神经、血管能够参与驰张运动。粘连的颈椎神经根得到驰解。并受到日月的精华,天人合一的相应,动静结合的妙法。

5、撞墙法:如颈背肿胀、肌肉丰满者,可选择背靠墙壁,站立适宜距离,自选适当力量,舒展双背,双上肢胳膊抬举外展90度均衡的碰墙(高血压、脑梗、心肺患者勿用)大约次左右,持续月余见效。

6、长期伏案者需保护好颈部姿态:防寒、防暑、防凉,夏天电风扇、空调切勿不能对着颈部吹,冬天宜穿护颈衣服,保持颈项局部肌肤的温度。睡眠时勿用高枕,保持颈项肌肉神经松驰,平睡时头低于躯干为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药配合康复对颈椎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