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二郎山
文
杨正平
我很小的时候,听过《歌唱二郎山》的歌曲:“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二呀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这是一首歌唱修筑入藏公路解放军官兵的战歌,描述了二郎山的险峻和修路的艰辛,也饱含着人民解放军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
从此“二郎山”深藏于我心中,多少年来我总想翻过二郎山,去看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年国庆节放假,有朋友邀约去泸定观赏海螺沟冰川,我才有机会第一次走近二郎山。二郎山距成都市一百七十公里,在雅安市天全县境内,海拔三千四百七十米,是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为历史上藏汉交往的“天堑”险关,崎岖幽深、曲折蜿蜒,既是各类物资进入藏区的“商道”,又是“官道”、“军道要冲”。山上常年冰雪、暴雨、浓雾、泥石流、滑坡不断,加之全年四分之三为雨雪天气,交通运输极为困难。当地流传有句顺口溜:“车过二郎山,像进鬼门关,侥幸不翻车,也要冻三天。”
二郎山是去泸定的必经地段。我们乘坐旅游大巴车从成都岷山饭店出发,走成雅高速公路经雅安市再行国道线,穿越深山峡谷直奔目的地。二郎山川藏老公路年建成通车,上山顶再下山脚至泸定县城约七十公路。二郎山隧道年贯通后,原川藏公路二郎山段至少缩短行程三小时。隧道始于天全县二郎山腰部龙胆溪,止于泸定县别托村,全长八千六百六十米,宽九米高五米。我们在天全县城外一个路边便餐店吃过午餐,沿着陡峭弯曲的山路盘旋而上,约一个小时到达二郎山隧道口。大巴车在休息区短暂停留,我们下车休息、眺望和拍照,特别兴奋。看着一尊石碑上镌刻的《歌唱二郎山》词谱,同行者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睡晚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
走过二郎山,放眼西望是高入云端的贡嘎山,向下俯视是泸定县城和蜿蜒湍急的大渡河。泸定县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因康熙帝赐“泸定桥”而得名,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邛崃山脉与大雪山脉之间。贡嘎山为全省最高峰,主峰海拔米,被誉为“蜀山之王”。大渡河是长江上游岷江的最大支流,干流全长千余公里,流域面积广阔,年径流量大,天然落差高,地势险峻,水流汹涌,由北向南纵贯泸定县全境,是出川入藏的咽喉要道,自古有“大渡天险”之称。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两岸桥头堡是木制结构的古建筑,桥身有13根铁链锚固在对河两岸,桥长米宽3米,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泸定桥”三字由康熙亲笔所题。
长征时期红军在大渡河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在泸定县城红军广场英雄群雕前,我们注目红军浮雕和石刻毛泽东长征诗词《七律·长征》手迹,耳边回荡着铿锵有力《长征》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行走在泸定桥桥上,停住脚步,仰望巍巍高山,俯视滔滔河水,脑子里不断浮现出当年红军勇士不顾生死“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对英烈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1935年5月24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在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一带开始强渡大渡河。安顺场地势险峻,两侧高山,中间河谷,年5月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北渡失败,在此全军覆没。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深刻吸取石达开失败的历史教训,认真研判地势和敌情,运筹帷幄,慎重决策,调遣中工农红军一军团袭占安顺场,由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奋勇渡过大渡河,占领北岸渡口。红军第二师四团连夜行军公里抢夺上游泸定桥,这时铁索桥上的桥板全部撤除,只剩下几根铁索悬在空中,另有两个旅的敌军正向泸定桥急进增援。5月29日由红四团二连22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持悬空铁索链冲向对岸,占领桥东头,控制住渡口,为中央红军开辟通路,取得了红军长征北上与红四方面会师的重大胜利。“泸定桥”因此而闻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今前往泸定县参观泸定桥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祭祀和缅怀先烈英灵,亲身感受红军勇士强度大渡河的惊险。
我们跟随旅游团队顺大渡河而下驱车五十公里,来到海螺沟山脚的摩西古镇。"磨西"为古羌语,意为"宝地",始于汉代,为磨岗岭古道川藏线上的繁华重镇,是一个汉、彝,藏民族聚居地。街上有清代建筑格调的古街道、房屋和法国人修建的天主教堂。年5月两万名红军来到摩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住在天主教堂,曾召开著名的“磨西会议”,作出“抢占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决定。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居至今保存完好,是游人瞻仰学习的必去之地。
当天我们夜宿摩西古镇。黄昏,冒着沥沥细雨,踏着小街青石板,穿过几户民居院子,前往毛泽东旧居和“摩西会议”旧址参观,一幢土丕木房,显得古朴庄重。进了大门左侧上楼,是毛主席的卧室。一张硬床板,一张木桌凳,一盏煤油灯,一个破砚台,记录着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艰苦卓越的长征岁月,再现了举世瞩目的伟大长征精神。
走过二郎山,没有体会到昔日“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的艰难,伫立大渡河泸定桥摇摇晃晃的铁索木板之上,依然能够领略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顽强;摩西古镇的土坯木屋里,还依稀看见那盏煤油灯燃亮着灼灼火苗。“二呀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享安康。”平时我总爱独自哼着《歌唱二郎山》歌曲,充满快乐,充满自信,走向希望,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幸福的明天。
杨正平,供职于广元市委机关,系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四川省散文学会入会须知
成立30周年的四川省散文学会,是全国第一批省级散文学会。旨在团结、培养全国散文作家,建设散文作家队伍,推出散文精品力作,提升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散文人携手并肩,为繁荣中国散文事业而不懈努力。入会原则是自愿申请,学会审批,无地域限制,其有关事宜如下:
一、入会条件
1.在市级报刊以上发表4至6篇以上散文。
2.热心于散文事业的报刊编辑、网络版主(散文网版主有优先入会的权利)。
3.有创作潜力、培养前途的散文作者,且经两名正式会员推荐,并附已发表或原创作品2至4篇。
4.承认学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参加学会活动,积极为学会建设服务。
以上四个条件,凡符合其中之二者,均可申请入会。
二、会员待遇
1.同等条件下,会员的散文作品优先发表于学会《四川散文》杂志、“当代四川散文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