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大常委会自年1月成立以来,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工作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守好“红色根脉”、赓续红色精神,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上推陈出新,在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上打造新路,在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上彰显新气,努力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探索新经验。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助推民生问题整改落实
“十几年了,终于能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了。”不久前,在坪山区某居民区旁,某企业违规搭建的厂房被拆除,至此,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故事要从一条举报线索说起。年3月,坪山区检察院接到群众实名举报称:龙田街道大窝村深惠交界处居民区旁有3家企业长期违规夜间作业,造成大量粉尘、噪音等污染,居民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向相关部门投诉多年未得到解决。区人大代表黄晃银、刘海波、冯战桂得知情况后高度
这一困扰群众十多年的难题最终圆满解决,得益于坪山区“人大+”多方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何为“人大+”多方联动机制?为什么它能一举化解存在十多年的民生顽疾?记者了解到,为着力推动解决人大工作缺乏专业性、监察工作具有局限性、检察手段较为单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难等现象,年,坪山区人大与区检察院签署有关协议,并整合人大、监察、检察、审计等多方力量,对人大代表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中发现的重要线索实现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推动问题整改落实,打造多方联动、可复制可推广的“坪山模式”。
依托这一机制,人大、监察、检察、审计等各部门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转变,实现了优势互补,释放了叠加效应,让互相借力、同向发力成为工作常态,取得成效。据坪山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人大+”多方联动机制启动以来,坪山区共获取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条,人大代表提供线索25条。区检察院根据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和审计查出问题线索,共提起公益诉讼宗、发出检察建议书73份、推动依法收回3宗土地、补种树木株、清理非法农耕地平方米;区审计局共推动整改56项问题,挽回国有资产损失.28万元,推动被审计单位制定27项制度,有力促进了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
水务组调研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运作和排水设施运维现状,文体组了解马峦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交通组视察启金四路、汇贤路市政工程项目,并对龙兴北路建设情况开展“回头看”……为了让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造福于民,坪山人大还探索开展重点民生项目代表全程介入式工作模式,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筛选、票决、监督、评议等各环节工作,及时反映群众意愿和需求。近期,坪山区人大常委会正在针对区一届人大七次会议票决产生的20项重点民生项目,组织代表分成6个小组,分头开展全程介入式活动,努力促进重点民生项目高质高效实施。
这一工作模式,有助于人大代表收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第一手素材”,了解掌握项目实施的全环节、全流程、全链条并形成闭环工作机制,打通了民意征集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人大代表推动民生项目落实从“过程参与”向“全程介入”转变,基层社会治理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变。记者了解到,针对全区涉义务教育公办学位信访问题突出这一情况,年,区人大代表持续跟踪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中的5所学校,推动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4余万个,切实缓解了辖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的问题,将信访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助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建好平台用活机制
代表履职重“量”更重“质”
“人大代表领工资吗?”到哪里可以找到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有一定的男女比例吗?”“选举人大代表会不会向特别少数群体倾斜?”今年6月30日,坪山中学24名初二学生代表走进马峦街道人大代表之家,近距离了解人大制度和代表工作。
青少年了解人大知识的阵地、群众反映民生问题的渠道、代表倾听社情民意的平台……坪山区人大以创建“深圳市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推进人大代表之家和联络站点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建设。早在年7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举办首届人大工作创新案例推进会时,坪山区人大就在会上作了有关代表联络站建设的主题发言,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坪山样板”得到与会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具体做法有:
——阵地建设标准化。坪山人大将建设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推动和服务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实现全区23个社区联络站全覆盖,其中每个街道布局一个代表之家(中心联络站),为代表收集、反映、推动解决民生问题建好载体、搭好平台。同时,在居委会、居民小组、花园小区设立个人大代表联系点,设置统一标识、制定工作指引,并组建“民情联络员”队伍,打造“站点联动”的工作、学习、接待、议事服务平台。
——代表议事规范化。将推动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代表议事会”的主旨,明确议题收集、确定、议事、跟踪、督办,以及结果公开等程序,要求每个联络站每年开展“代表议事会”“民生议政会”不少于6次,其中中心联络站不少于8次,从而实现议事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解决问题常态化。将推动解决民生问题的成效作为评选“代表履职之星”“优秀联络站”的重要标准、联络员考核的重要指标,以及代表履职的重要内容、联络站的工作常态。
——工作保障长效化。坚持制度先行,系统制定代表进社区联系群众办法、代表述职办法、履职积分登记办法等10余项制度,推动代表进站全员化、联系活动长效化、联系工作网络化、活动机制规范化,彰显人大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优势;在每个社区安排1名联络站专职联络员,负责联系居民群众、驻站代表及开展联络站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时将联络站建设及日常工作经费列入街道财政预算予以充分保障,为联络站有序运转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撑。
有了联络站这座代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极大地推动了代表履职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延伸、向民生实事延伸。4年多来,该区人大代表通过联络站开展走访群众、向选民述职、代表议事等各类履职活动次,收集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宗,一大批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水电路基础设施等民生热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除了充分发挥联络站对代表履职的平台支撑作用,坪山区人大还在全市率先推行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登记制,通过科学设置积分、整体联动配合、优化登记手段、定期公布排名等措施,最终将代表履职工作量化评价为履职成效,有效增强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统计,8年代表年度履职积分在分以上的约占代表人数的60%,人均履职32次;年代表人均履职次数同比增长18.7%;年全区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总积分分,较上年增长31.2%。四年来,活动抢“位”、会场抢“麦”成为代表履职的工作常态,甚至一度创造2小时内80余名代表报名参加民生监督活动的“最快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积分制不仅注重履职频次,更突出履职实效,重“量”更重“质”成为代表工作的“指南针”。
年,该区人大代表邓海娟履职次数排名第九,但由于其履职实效明显,特别是通过“代表议事会”提出的4件民生问题有3件得到解决,最终总积分排名第一,当选为年度“代表履职之星”;年第一季度,区人大代表王寿群履职次数仅6次,但由于其领衔提出代表建议5件,且其中1件代表建议被确定为年度重点督办建议,最终总积分排名第一。
丰富代表作用发挥
增强“为民代言”使命感
“创新代表建议评价机制,形成工作闭环,进一步提高了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评价的精准度,代表建议办理‘重答复、轻落实’‘被满意’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8年以来,坪山人大不断探索创新代表主体作用发挥机制,将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百分制分段评价机制作为示范区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区人大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及改革创新项目,统筹谋划实施。经过3年多的实践,该机制取得显著成效,并荣膺第三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十大创新案例,受到省、市人大的高度评价。
代表履职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建议办理的实效上,而代表满意不满意往往是衡量建议办理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一直以来,人大系统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标准,一般笼统地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首先是有些代表建议办理需要较长的过程,评价工作往往在办理单位答复后完成,意味着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反映的仅仅是答复满意度,不包括后续落实的满意度这个重要维度,难以避免出现建议办理单位“重答复、轻落实”,甚至“只答复、不落实”的情况;其次是三个等级的评价标准过于笼统,代表对建议办理满意度评价的“选项”少,难以精确反映代表对建议办理情况的实际评判“分值”,如果代表对建议办理的评价介于“满意”与“基本满意”之间,往往就导致“被满意”的情况出现。
科学的工作机制是提高办理实效的重要保障。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坪山人大对症下药,探索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价新模式——百分制分段评价机制:由区人大代表对有关单位办理代表建议的答复、落实情况分两个阶段进行百分制评价,按答复评分占40%、办理落实评分占60%,综合评定最终评价分数,推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科学、客观地反映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直接以百分制的形式打分,可以更加精准地反映代表对建议办理的满意度。”坪山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百分制分段评价机制将原来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细分为七个档次,每个档次对应的分数分别为:A+(分)、A(90分)、A-(80分)、B+(70分)、B(65分)、B-(60分)、C(50分)。“这样细分反馈层次,能直观反映代表评价,防止评分随意性。”
同时,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评选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对办理代表建议认真负责、成效明显的承办单位,由区人大常委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表彰;对建议办理答复或落实情况评价不满意的进行跟踪督办,进一步提升了建议办理评价的“含金量”。办理单位从收到代表不满意意见之日起两个月内要重新办理并答复代表,代表仍然不满意的,直接认定该建议办理的满意度评价为不满意。这样一来,各单位对代表建议办理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了,我们履职的动力也更足了。”坪山区人大代表介绍道。年,在办理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坪山区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效果的建议过程中,相关办理单位在未经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提出办理方案答复代表,结果由于办理方案未能有效解决代表
如果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百分制分段评价机制提高了政府民主化、科学化执政水平,那么,对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履职进行评议则展现了代表依法监督的权威性。8年,在坪山区委的同意和支持下,区人大将区长、副区长、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区监察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区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等纳入履职监督范围,每年选取6名至8名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口头述职,并对该负责人履职情况报告进行无记名投票测评。过去4年,共随机抽取20名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作口头述职,推动了人大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意识。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模式,代表建议、评价得到重视和落实,进一步增强了代表“为民代言”的神圣感、使命感。自这一模式实施以来,坪山河干流和汤坑水等7条支流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坪山大道旧貌换新颜,一批特色街、示范路有序推进,城市品质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坪山人大正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为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贡献人大力量。
来源:人民代表报
编辑:王佳宏
审核:郭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