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一病是指小便出血,尿中带有红细胞或尿色赤红,其临床症状为解便无明显疼痛感,或有轻微的胀痛,是与“血淋”一症相区别的主要表现。
“凡溺血证,其所出之由有三,盖从溺孔出者二,从精孔出者一也。
溺孔之血,其来近者,出自膀胱。其证溺时必孔道涩痛,小水红赤不利,此多以酒色欲念致动下焦之火而然。常见相火妄动,逆而不通者,微则淋浊,甚则见血。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而溺血,即此证也。治宜清利膀胱之火,以生地、芍药、牛膝、山栀、黄柏、知母、龙胆草、瞿麦、木通、泽泻等剂,或七正散、大厘清饮、五淋散之属,皆所宜也。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三根一草一藤汤”是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张文耀先生总结民间效方时得到的治疗尿血的验方,张老师临床中施用治疗各种急慢性泌尿系统疾病,疗效显著。曾老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在校学习期间得到诸多闻名全国的巴蜀名医指导,将各位名医学术经验及名方效方兼收并蓄,应用于临床,获得显著疗效。
三根一草一藤汤由苎麻根、白茅根、麻黄根、车前草、银花藤组成,方中苎麻根出自《名医别录》,功能利尿通淋、凉血安胎。
《太平圣惠方》载其单用能治血淋及脐腹、阴茎涩痛。
《斗门方》云:其能治五淋。白茅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云:“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名医别录》称其:能“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车前草清热通淋、利尿消肿,银花藤能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曾老师将麻黄根换为清热生津、利尿止呕的芦根,五味药物合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止血,对于临床上湿热下注所致之急慢性泌尿系统炎症性疾病疗效显著。
反复尿血病程日久,反复迁延,湿热内蕴导致肾阴亏耗,肾阴不足则肾气生化乏源,肾气衰弱则肾失封藏,膀胱气化不足,故见腰酸胀、劳则腰痛、夜尿频多、反复尿血等症。曾老师勘透病机,采用桑膝地黄汤和三根一草一藤汤加减治疗。桑寄生、川牛膝强腰膝,平补肾气而无温燥、滋腻之弊;地黄汤去牡丹皮、茯苓,滋养肾阴,增补肾气,合三根一草一藤汤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湿热得清,肾阴得培,肾气得固,故尿频、腰酸症状可痊,反复之尿血、管型终愈。
——节选《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
曾定伦,家学渊博,师从名家,
其父曾汉昌早年跟随名医曾雪樵学医,
曾花费精力著《温病条辨歌括》一书,
时人争相传抄,影响广泛。
曾老师80年代创立新说治中风,
并专注内科杂病,强调辨证,
方剂运用灵活。
部分目录
此书有大量详尽的真实医案的记载、总结和追访,突出其疗效显著,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启人医绪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思辨方法和临床经验,对广大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临床中医药人员提高中医素养。
(扫码可下单哦)
购买可点击“阅读原文”或扫码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曾定伦杂兵学术经验集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邱敏唐军。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源:Pexels。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鲁迅反对中医的真相(呐喊)!
学习儿科,不能总强调推拿,基本理论总得扎实!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