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读书笔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TUhjnbcbe - 2025/5/15 17:16:00

文|冉飞

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及其作者

作者《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长篇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

一岁的哈利·波特失去了父母后,便来到了姨妈家,过着极其痛苦的日子。一直到十一岁生日那天,哈利一生的命运才发生了变化,他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被邀请去一个童话般的地方一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哈利发现这里到处充满着魔力,他既找到了朋友,又学会了魔法和骑着飞天扫帚打魁地奇,还得到了一件隐形衣,他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但一块魔法石出现了,它将关系到世界的现在和未来。哈利在好朋友罗恩和赫敏的帮助下,突破了重重困难,保护了魔法石,终于拯救了世界。

个人对本书的理解。集体:无论在什么时候,谁要脱离了集体,谁就要走向失败;正义:在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中,正义将永远战胜邪恶;爱:感受爱的力量,爱能抵御世界上最邪恶的咒语,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黑巫师;梦想:人不可以没有梦想,阿不思.邓布利多说:“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千万记住。”所以,要正确对待梦想。

我们要向哈波特学习,做一个正直、善良、勇敢,并且敢于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人。

二、认识魔幻小说中的哥特体文学风格

1、哥特体文学

哥特式小说始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哥特小说通常描述城堡或寺院,这些地方往往建有暗窗、活板门和秘密通道等诡异的建筑装置,阴谋论充斥其中。

哥特文学属于英语文学流派,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颓废,幽灵、癫狂、诅咒等。

2、哥特体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文中的运用

诞生于世纪之交并风靡于全世界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表现了哥特式的主题:善恶冲突、道德探索,它诠释了当代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哥特式风格有诸多体现,举例如下:

第1章:规矩的德思礼一家与神秘古怪的波特一家的对比,暗示英雄来历不凡。

第2章:波特头发的迅速生长、毛衣自动缩小和玻璃突然消失,尤其是波特能与蟒蛇对话。

第3章:最为典型。神秘的信,古怪的姨夫,德思礼一家趁夜逃到一座荒岛上。预示普通世界与魔法世界的区别,也暗示冒险召唤的来临。

此外,还有魔法学校曲折幽暗的楼梯、幽暗的长廊、鬼魂出没的地下室,尽量制造恐怖气氛和神秘色彩等等。

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伏笔

1、第5章《魔法石》:老魔杖。

“……可我想,他们在开除你的时候,准被他们撅折了吧?”奥利凡德先生说,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啊,不错,是被他们撅折了,是的。”海格慢慢地移动着脚步说道。“撅折的魔杖我还留着呢。”他又高兴地说。“可你不用它了吧?”奥利凡德先生急忙问。“哦,不用了,先生。”海格忙回答。哈利注意到海格在回答时紧紧抓住了那柄粉红伞。

不错!正是鲁伯海格的这根橡木魔杖。他在三年级被里德尔诬陷开除,魔法部派人折断了他的魔杖,当时应该不可能出现瞒天过海、在魔法部眼皮底下藏过的情况。可是……我们后来看到,海格的“粉红伞”无疑工作得很好。本来销毁的魔杖后来却一直正常使用了几十年,不禁要打个问号来问,是怎么超越了通常的情况!?指向的唯一一种可能解释就是——邓布利多。对于像奥利凡德这样精通于魔杖学的制作人,尚认定折断的魔杖无法修复,可见老魔杖异于其它魔杖的强大威力确实属实。后来哈利能用它修好冬青木魔杖就一点也不惊奇了。假充伞把来掩饰魔杖——要瞒盖的不仅是对魔杖的非法持有,恐怕还是想对老魔杖强大魔法的掩藏。

2、第7章《分院帽》:梦境。

为预兆性表现最明显的梦,就是哈利到霍格沃茨第一晚所梦到的内容——

“也许是哈利吃得过饱的缘故,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他头上顶着奇洛教授的大围巾,那围巾一个劲地絮絮叨叨,对他说,应当立刻转到斯莱特林去,因为那是命中注定的。哈利告诉围巾他不想去斯莱特林;围巾变得越来越重,他想把它扯掉,但却箍得他头痛——他在挣扎的时候,马尔福在一旁看着他,哈哈大笑;接着马尔福变成了鹰钩鼻老师斯内普;斯内普的笑声更响,也更冷了——只见一道绿光突然一闪,哈利惊醒了,一身冷汗,不停地发抖。他翻过身去,又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一点儿也不记得这个梦了。

这一天,是哈利真正回归魔法世界,这天晚上的梦,带有着非凡的意义,几乎可以说是影射出他这一学年,甚至是一生的主要经历:“他头上顶着奇洛教授的大围巾”——预示了奇洛教授的围巾带有某种问题,后来我们知道是掩盖着另一面的伏地魔;“那围巾一个劲地絮絮叨叨,对他说,应当立刻转到斯莱特林去,因为那是命中注定的。哈利告诉围巾他不想去斯莱特林”——这地方有点是分院帽的话一种回忆重现,但同时也预示着他身上带有某种斯莱特林的性质,以及他二年级时因此而遭遇到的某些传言麻烦;“马尔福在一旁看着他,哈哈大笑;接着马尔福变成了鹰钩鼻老师斯内普;斯内普的笑声更响,也更冷了”——几乎是反映出哈利在校时最不喜欢的两个人——马尔福和斯内普;而最后的一个场景“只见一道绿光突然一闪,哈利惊醒了”——个人认为,直接是预示着哈利最后的死亡……或许很多人都会疑问,哈利明明活下来了呀,并且得到最平凡的幸福。其实罗琳最初构想是哈利无法幸存,这点在第一部中就有表现。

3、第12章《厄里思魔镜》:羊毛袜。

“你照魔镜的时候,看见了什么?”“我?我看见自己拿着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哈利睁大了眼睛。“袜子永远不够穿,”邓布利多说,“圣诞节来了又去,我一双袜子也没有收到。人们坚持要送书给我。”哈利直到回到床上以后,才突然想到邓布利多也许并没有说实话。可是,当他推开枕头上的斑斑时,又想:那是一个涉及隐私的问题啊。

很多人都不知道“羊毛袜”代指亲情这一点。更受不了部分人会胡乱猜测邓布利多在魔镜中看到和格林德沃在一起,或是什么找到全部死亡圣器,更有甚者认为“羊毛袜”会是格林德沃送给邓布利多唯一一件礼物之类。从开始铺垫的完美结构安排,后来没有彻底点明,是留给大家一种含蓄的美。邓布利多在死之前没有实话回答哈利的问题很多——或者说有保留没有完全告诉哈利的问题很多。可是,在哈利惟一一个认为他没有说实话的私人问题上,却是真的说了实话。或许,这再次验证了那句话——真相,是一种美丽而可怕的东西,需要我们格外谨慎地去对待。

4、第16章《穿越活板门》:“猪头酒吧。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猪头酒吧——就是村里的那个酒吧,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家伙……”

猪头酒吧出现得非常早,远早于三把扫帚,可见罗琳伏线之深!而且第一次提及就点名他的特色——“稀奇古怪”。结尾处,无论是哈利,还是读者,都会觉得邓布利多是故意放手让哈利这么做来磨砺他,而校长在暗中观察着这一切。当看完七部《哈利波特》,再回首审视《魔法石》时,一切的探寻和危险,真像一场游戏——一场锻炼考验哈利的游戏!对其中一切的一切都了然于心,对所有情况有绝对的掌控。海格同奇洛非法交易的龙胆早就知晓,只不过故意没有点破,更未去插手,在一旁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笔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