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月初二,是一个广为人熟知的节日——龙抬头。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神明而被罚常年无雨,人间大旱,树枯苗死,百姓难以生存。龙王因为心中不忍,在二月初二私自降雨人间,救百姓于水火,但受到玉帝责罚。于是人们就在二月初二这一天通过祭祀龙王来表达对龙王的感激之情,时间久了就成为了一种习俗保留下来。
二月初二习俗
引田龙: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二月初二有引田龙的习俗。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会打着灯笼到河边挑水,然后回到家要点灯、烧香、上供。人们把这种仪式称为“引田龙”。仪式过后,人们还要吃面条,谓之“挑龙头”;吃炸油糕,谓之“吃龙胆”,寓意龙王升天,天降甘霖,五谷丰登。
撒灰:这一习俗被很多人熟知,在很多农村地区非常流行。每逢二月初二,人们就要用柴灰或者石灰撒在家中各处,撒在门前,谓之“拦门避邪”;撒在墙角,谓之“趋避毒虫”;撒在院中,谓之“粮食满仓”;撒在井口,谓之“引龙回”。
趋避毒虫: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说明随着时间的更迭,虫子们也结束了冬眠开始苏醒,人们在二月初二会焚烧熏香、敲击房梁和敲击炕沿,用毒烟和声音把藏在家里的蛇、蝎、毒虫都驱赶走。
理发:这一天理发可就不叫理发了,叫“剃龙头”,也叫“喜头”,传说这一天理发可以带来好运气。
吃龙食:在二月初二,人们要食用和龙相关的食物。例如龙头(猪头肉)、龙眼(馄饨、龙眼)、龙耳(饺子)、龙胆(炸油糕)、龙须(面条)、龙鳞(春饼)……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意思就是说从二月初二开始往后,雨水就会逐渐多起来,所以这一天也叫“春龙节”。在农民的眼中,二月二的来临也标志着新一年春耕的开始,所以也叫它“春耕节”、“农事节”。
你的家乡二月初二还有哪些有意思的习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守望食安每日会为您整理传统习俗,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