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热毒 [复制链接]

1#

摘要: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概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13个潜在Q-Marker含量的方法,并用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以证明其体外-体内传递过程的可测性。方法采用WatersAQUITYUPLCC18色谱柱(mm×2.1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mL/min;柱温为35℃,自动进样器温度为4℃;进样量为2μL。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源,多反应离子检测(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RM)模式,同时定量血浆中13个Q-Marker(栀子苷、京尼平苷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山栀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4,5-二-O-咖啡酰奎宁酸、裂环氧化马钱子苷、裂环马钱子酸、獐牙菜苷)含量。采用PhoenixWinNonlin8.1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13个化合物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该方法回收率、基质效应、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尾iv热毒宁注射液后在大鼠血浆中可检测到上述13个化合物,裂环马钱子酸在血浆中暴露量最大,栀子苷和绿原酸次之。各化合物在体内半衰期较短,消除速率快;表观分布容积提示所有化合物呈广泛组织分布。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定量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的13个成分,证明了上述成分体外-体内传递过程的可测性;药动学研究表明上述成分还具有血浆-组织/靶器官传递性,可作为热毒宁注射液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潜在Q-Marker。

中药注射液的质量保障是临床用药疗效及其安全性的根本,其化学成分复杂,仅对化合物浓度单一指标进行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体系尚不完善。随着中药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发展,形成了“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1-2]。近年来,刘昌孝院士[3-4]提出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概念,将注射剂中固有的、与其功能属性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作为反映该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标示性物质进行质控,为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了新思路。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金银花、栀子和青蒿组方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以高热畏寒、头身痛、咳嗽咳痰为主症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0],还被用于治疗及辅助治疗手足口病[11–13]、病毒性肠炎[14-1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6]、社区获得性肺炎[17]、支原体肺炎[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等。每毫升注射液由0.6g栀子、0.75g金银花和1.25g青蒿提取制备而成[20],主要活性成分为环烯醚萜类和有机酚酸类化合物。Cheng等[20]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UPLC-MS/MS)法鉴定出热毒宁注射液中含有19个环烯醚萜类(0.01~27.93mmol/L)、16个有机酸类(0.04~19.06mmol/L)和11个黄酮类(<0.08mmol/L)化合物,并测定了其中11个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吴莎等[21]应用UPLC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11个成分含量,并绘制指纹图谱;Wang等[22-23]采用UPLC-MS/MS技术对大鼠血浆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京尼平苷及3个二咖啡酰奎宁酸分别进行含量测定。崔小弟等[24]建立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analysismulti-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