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逢春医案
汪逢春(—),名朝甲,号凤椿,江苏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老医生,壮岁来京,悬壶京都五十年,精究医学,焚膏继咎,三更不辍,博览群籍,虚怀深求。其诊疾论病循规前哲,应乎气候方土禀质,故拟方用药,法于古而不泥于古也。名噪古都,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先生热心培养后学,曾在京举办国医职业分会、中药讲习所,医学讲习会等。并在天安门西朝房设有中医临床讨论会、施诊所,每日施药50副,为当时开业医师共同进行临床讨论之所。
年值北京市医学讲习会第一班毕业之际,谨将先生医案分门别类编辑一册,分赠同道,互为提高以为纪念。书名为《泊庐医案》,因先生言其斋曰泊庐,取淡泊宁志,不求闻达利禄之意。
一、分消走泄、离散热为主治愈湿温一例
邢左,21岁。
初诊∶年9月4日。
主诉及病史∶身热头痛,其势如裂,一身拘挛,呕吐较重,大便7日未通。
诊查∶舌苔垢厚,两脉弦滑而数,重按濡软且滑。
辨证∶病发四日,其势甚重,防其痛甚致厥。
治法∶先以芳香宣化,疏解暑湿。
处方;鲜佩兰一钱半(后下)鲜藿香一钱半(后下)姜竹茹三钱枯子芩钱半龙胆草七分淡豆豉四钱炒山栀钱半白蒺藜三钱连皮茯苓四钱川军炭钱半(后下)羚羊角粉一分(研细分两次服)
二诊∶9月5日。头痛如裂,项强身热拘挛,呕吐不止,大便八日未通。舌苔垢厚而腻,两脉弦滑且数。暑邪外袭,内停饮食。病已五日,逆传入脑,幸神志尚清,亟以宣化通腑,为釜底抽薪之法。备候高明指正。
处方,香豆豉四钱焦山栀钱半葛根一钱厚朴一钱川连七分苦工茶三钱甘菊二钱全瓜蒌一两枳实二钱苦杏仁三钱白蒺藜三钱新会皮钱半酒制大黄钱半
羚羊角粉一分,太乙玉枢丹二分,白蔻仁末二分,三味同研细末,小胶管装分两次送下,药先服。
三诊;9月7日。头痛减而大便亦通,通利甚畅;呕叶不止,身热依然。舌苔垢黄日厚,小溲艰涩,两脉弦滑且数。病已七日,夙垢积滞太多,伏暑蕴蒸,逆而反上故呕叶甚重,身热不减,拟以辛香通腑方法,今交一候,能得热退为吉,饮食寒暖,多须小心。
处方;香豆豉五钱焦山栀钱半前胡钱半鲜佩兰钱半(后下)制厚朴钱半川连七分全瓜萎五钱积实钱半姜竹茹三钱佛手片三钱新会皮钱半白蒺藜三钱保和丸五钱(布包)花槟榔三钱赤苓四钱酒军钱半
羚羊角一分,太乙玉枢丹二分,食盐一分,三味同研细末,用胶管装,以鲜煨姜五分、佛手三钱煎汤分两次送下,药先服。
四诊∶9月9日。身热渐退,头痛复甚,大便两日未通之故也。舌苔黄厚质绛,两脉细滑。湿热伏暑蕴蓄肠胃,三焦不利,气机不通,卫气失调,再以苦泄通腑,仍须慎口为要,防其本不胜病。
处方∶香豆豉四钱炒山栀钱半嫩前胡钱半白蒺藜三钱连翘三钱全瓜蒌两枳实钱半保和丸五钱(布包)酒军钱半佛手片三钱莱菔子三钱焦三仙各三钱苦杏仁三钱
五诊∶9月11日。大便又通三次,临周腹痛,第三次便下如痢。舌苔白,嗳噫酸味,小溲艰涩不畅,身热渐退,头痛亦减。湿热蕴郁夹积滞互阻,再以芳香疏调,防其成痢,饮食寒暖皆须小心,防其增重。
处方;鲜佩兰钱半(后下)白蒺藜三钱大豆卷三钱炒山栀钱半制厚朴钱半川连七分焦苍术钱半莱菔子三钱苦杏仁三钱(去皮尖)滑石五钱佛手三钱姜竹茹三钱新会皮-钱鲜煨姜七分保和丸五钱(布包)
白蔻仁末二分,酒军二分,太乙玉枢丹二分,三味同研细末,分两次药送下。
六诊;9月14日。大便一次;昨日汗泄至足,身热渐退;舌苔垢厚且腻,左脉弦滑,右脉细数且濡。小溲尚觉艰涩。病近两候已见转机,拟以泄化余热,涤荡肠胃。饮食当慎。
处方;白蒺藜三钱(去刺)粉丹皮钱半霜桑叶钱半香青蒿钱半大豆卷三钱制厚朴钱半川连七分苦杏仁三钱(去皮尖)白蔻仁钱半焦薏米三钱保和丸五钱(布包)
七诊∶9月16日。药后大便通利甚畅,舌苔已化,尖部仍绛,两脉细弦滑数,胃纳甚佳,头部尚觉不适。再以辛泄化浊方法,轻导肠胃。
处方;白蒺藜三钱粉丹皮钱半香青蒿钱半鲜杷叶三钱保和丸五钱(布包)焦山栀钱半全瓜蒌两川连七分厚朴钱半鸡内金三钱香砂壳一钱
白蔻仁末二分,生熟大黄三分,二味同研细末,药分两次送下。
八诊∶9月20日。身热渐渐退净,两脉亦见平静,舌苔白腻浮黄,尖绛,大便亦复常态,病已痊愈。拟再以辛泄苦化。病虽向愈,饮食寒暖,诸多小心,防其食复、劳复、感冒复。
处方;白蒺藜三钱粉丹皮钱半香青蒿钱半炒枳壳二钱香砂枳术丸五钱(布包)范志曲四钱(布包)生熟麦谷芽各三钱鸡内金三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