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苍术的传说 [复制链接]

1#

苍术的传说

苍术

cangzhu

故事传说

相传从前在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百病的老尼姑,在方圆百里享有盛名。但这老尼姑既贪财又懒惰,对没钱的病人常常用些不济事的便宜药打发了事,又由于懒惰,上山采药的苦活也就落在了小尼姑一个人身上。这可苦了小尼姑,因为她只知道漫山遍野埋头挖药,却不懂药性。有一次,一个患了吐泻重症的穷人前来向老尼姑求药,老尼姑因嫌弃穷人身无分文,硬是把穷人给赶走了。心地善良的小尼姑见状非常气愤,便偷偷追随出去将老尼姑认为没用而扔掉的一把开白花的药草给了那个穷人。

事后,小尼姑又后怕起来,担心药草会吃坏了那个穷人。谁知过了几天,奇迹竟发生了,这穷人竟来到观音庵,千恩万谢小尼姑的药草治好了他的吐泻病。老尼姑颇感受奇怪,私下严审小尼姑偷的是何药。经小尼姑仔细查认,终于找到了这种药草。后来,小尼姑不堪受气,逃出观音庵回家还俗,并拜当地一老郎中为师,整日挖药、认药,并渐识药性。她逐渐发现当初那种药草有点像白术,不过开白花,根苍黑,便将其从此唤作“苍术。”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别名

山苍术、枪头菜、山刺菜。

产地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省。江苏句容茅山一带是茅苍术的道地药材的产区。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古本草文献中不分苍术与白术,统称为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据明《本草崇源》载:“《本经》未分苍白,而仲祖(指张仲景)《伤寒》方中皆用白术,《金匮》方中又用赤术,至《别录》则分为二,须知赤、白之分,始于仲祖,非弘景分之也。”

临床应用

1.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如平胃散(《和剂局方》)。2.治脾虚湿聚,水湿内停的痰饮或外溢的水肿,则同利水渗湿之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如胃苓汤(《证治准绳》)。3.治湿热或暑湿证,则可与清热燥湿药同用。4.治痹证湿胜者,可与薏苡仁、独活等祛风湿药同用,如薏苡仁汤(《类证治裁》)。5.治湿热痹痛,可配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药,如白虎加苍术汤(《普济本事方》)6.治湿热痿证,与黄柏、薏苡仁、牛膝配伍合用,即四妙散(《成方便读》)。7.治下部湿浊带下、湿疮、湿疹等,与龙胆、黄芩、栀子清热燥湿药同用。8.治风寒表证挟湿者,常与羌活、白芷、防风等同用,如神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治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可单用,或与羊肝、猪肝蒸煮同食。

鉴别用药

1.苍术和麸炒苍术、制苍术、炒焦、苍术:现代常用的炮制品种有4种。??苍术生品,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用于风湿痹痛,肌肤麻木不仁,脚膝疼痛,风寒感冒,肢体疼痛,湿温发热,肢节酸痛等。??制苍术功同生品,但经米泔水浸泡后能缓和燥烈之性,降低辛烈温燥的副作用,有和胃的功效。??麸炒后辛性减弱,燥性得以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等。??焦苍术辛烈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用于脾虚泄泻,久痢,或妇女淋带白浊等。中医临床认为苍术之“燥性”与苍术的挥发油有关。而泔水浸、麸炒、炒焦等炮制方法,都能使挥发油含量降低,起到“缓和燥性”的作用。2.苍术与藿香:同属芳香化湿药,功能芳香化湿,解表。主治湿浊中阻,脘痞腹胀,呕吐泄泻等,也可用于表证、湿温发热等。但藿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芳香醒脾、化湿开胃之功甚佳,适用于湿浊内阻,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所致胸脘痞闷、胃呆不饥等;又善和中止呕,湿邪呕吐均可应用,妊娠呕吐亦可取其理气止呕之功;又可发表解暑,适用于夏日形寒饮冷,外伤于寒,内伤暑湿所致暑湿表证。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辛苦温燥,芳香燥烈之性胜于藿香,长于燥湿健脾,适用于湿困中焦,脘痞腹胀,呕吐泄泻等;又可运脾利水消肿,故湿痰留饮,脾虚水肿等亦常用之。苍术气味雄厚,芳香辟秽,能祛风除湿,故外感寒湿表证、风寒湿痹、下肢痿痹等适用;也可用于青盲、雀目等。

苍术

藿香

图文来源: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网,部分内容(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适量、适当、遵循医嘱,健康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