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素有“川滇锁钥”之称。全县辖50个乡镇,个行政村,幅员平方公里,总人口43.3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
会理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称会无县属越嶲郡,晋为越嶲郡治,唐、宋时设会川都督府、会川府,元为会川路,明为会川卫,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年)改为会理州,民国二年(年)改州为县,始称会理县。会理县是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对外开放县。县城大量的明清建筑、寺庙、四合院的民居,老城的钟鼓楼、城南白塔山文塔,成为会理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会理的本地方言、民风民俗、各类小吃,受川滇文化交融,既有川味,又具滇风。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在会理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为会理人民留下了长征精神的宝贵财富。
会理古代为邛都国地,据清《会理州志》记载:“会理州在唐虞时荒远难稽,禹贡为梁州之城,至周末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始有其地”。秦灭蜀后,会理实际已置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遣司马相如开灵关道,通西南夷,建会无县属越嶲郡,是会理有文字记载的建制之始,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年,会理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走了近20年。“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一个古城,建设好一个新城。”会理县委书记李宁一告诉记者,“十二五”,会理计划围绕打造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南部区域金融中心和南部区域物流中心三大中心,推进县城+黎溪等9个重点集镇建设,修缮古城风貌,建设南北新城,实现城市改版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会理县城建成国家生态文化名城。
年11月,会理由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同意将四川省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民风民俗
会理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县,境内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22种民族,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16.6%,有全省唯一的傣族自治乡。除16个少数民族聚居乡外,其余33个乡镇都有两种以上的民族居住。会理民风淳朴,风情独特,其中尤以彝族、傣族风情最为独特。在服饰、饮食、住宅、婚俗、丧葬、祀典、庙会、节日上极富地方特色,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三、景点介绍
1.龙肘山
龙肘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又名玉墟山,因山势蜿蜒如龙,主峰顶像龙头,两侧峰耸立似龙肘,故称龙肘山。龙肘山是会理坝子北部的天然屏障,山脉源泉于螺髻山,主峰高米。西面坡较陡峭,多绝壁,毗邻米易县;东北坡较缓,多谷地,有公路直达山顶,是游览龙肘山的主要途径。龙肘山自然风光奇特,巉崖险峰、山溪流泉、茂林幽篁、古树奇花、烟霞雾雪、鸣禽走兽等,最吸引人的当属万亩杜鹃林——玉岭花海。每年的四五月间,龙肘山上各种杜鹃花次第开放。晴天看花,五光十色,灿若彩霞;而雨中赏花,则云雾迷蒙,若隐若现,气象万千,令观赏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海拔米的龙肘山顶,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一览众山小,平畴沃野、村庄农舍、会理城郭,尽收眼底。龙肘山顶也是观日出、云海、佛光的好地方。交通龙肘山位于会理县城西北的龙泉乡境内,在该县外北、白果湾两乡与米易县柳贤、坪山两乡交界处。距县城10公里左右。
2.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城厢镇东街8号。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32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重厅堂布局。红军长征过冕宁时,曾作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年5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领导下,从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历时31天,在短短的31天中,中央红军在冕宁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武装——晚期冕宁县抗捐军,年5月23日,毛泽东曾在此接见彝族代表果基达涅及0冕宁地下-表。
年辟为红军长征纪念馆,至今仍保留了当年毛泽东接见彝族代表和地下-表的厅堂布局原貌,并陈列文献、文物、图片近件。在馆内展出的文物中有红军进入冕宁后以-总司令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这个布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这一词,从此,“长征”一词从冕宁传遍凉山,传遍全国乃至全世界。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红色旅游工程启动后,该处被列入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3.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白塔,因塔身为白色而得名,当地又称文塔。白塔座落在会理县城关镇东南部的南阁乡文峰山巅,为会理县8景之一。距县城5千米。会理古白塔始建年限无考,有关史料只记载于清道光21年(公元年)重修。该塔建筑面积68.89平方米,共9级4面,高31.8米。空腔。底层北面有拱门,经此可进入塔内。拱门右侧石棂上刻有1副对联的上联,书有文峰峭凌云一径登峰造极,下联无存。第3、4级内有大理石浮雕如来佛和4大天王像。第5、6级有小圆窗。会理古白塔座落处白塔山,形如一艘木船,山上树木葱郁,林中还有民间自筹资金建造的庙宇群,是会理人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4.仙人湖
会理仙人湖始建于年,距会理县城7.5公里,有公路直达。面积约0.84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抱,以山脊为界,总面积共7.83平方公里。湖光山色,美景如画。湖边有白鹳、白鹭、野鸭等水禽栖息,时而在湖面上空展翅翱翔,时而在湖岸树稍傲然兀立。飞燕掠水,翠鸟猎鱼,自然生态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西北五里处有仙人洞,早巳裁入清代州志,洞高约3米,宽约4米,深不可测,现能通行的深度约米,洞中有泉,长流不竭,清洌爽口。湖心有仙人岛因湖得名,面积约1.6万平方米。
年在岛上修建了会理会议纪念碑。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会理时,曾在现湖区的铁厂村(已淹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每逢节假日,常有学校师生、干部、工人及游人到此瞻仰,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5.孔明寨
孔明寨是古时从蜀出川入滇的重要交通要隘,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古驿道经过这里,今天的国道从村里穿过。孔明寨南北多是峡谷地带,地势较为开阔,到了孔明寨却变成一个窄窄的峡谷,孔明寨就在峡谷中的山坡上。因为此地地势险要,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险,所以这里过去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诸葛亮南征据说就与此地有关。据《会理州志》载:“在州北八十里,是诸葛亮南征设置的营寨,至今其名犹存。”孔明寨北十多公里的摩挲营,当时是摩挲人聚居地,据传也是诸葛亮扎营处。摩挲人受孟获挑唆,也跟随反叛。
孔明寨全称是会理县白果乡前马村一社,有20户人家多口人。孔明寨村子不大,房屋稀稀落地散布在坡上,其建筑与周围的汉族村子无异。
孔明寨位于国道西昌与会理县城这间的一个峡谷中,距西昌多公里,票价23元,距会理县城距50公里,票价7元。l
6.皎平渡
皎平渡位于会理县东南方,距县城74公里。红军四渡赤水后,开始进军云南,准备抢渡金沙江入川。而皎平渡是红军唯一的生路。-命令-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年5月1日傍晚,红军干部团赶到皎平渡口,搜索到两条旧船,并于当晚渡过了金沙江,消灭了川军守敌,控制了渡口,后又找到4艘木船。红军从这里全部渡过金沙江。红军自此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7.会理古城
会理古城位于凉山州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是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为省级文化名城。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距西昌市公里。
会理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置县,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县城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会理古城建于明初,迄今已有余年历史,有保存完好的元至明代建筑1处,清代建筑7处,其中会理县城北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理古城保护与开发面积1.02平方公里,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体现特色、提升品位”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古城建筑为明清风格,同时充分体现会理所独有的川滇文化特征。
会理古城主要景点有:钟鼓楼,在城内十字大街,建于清雍正12年,总高22米。钟鼓楼雕梁画栋,朱柱挺拔,镂空雕花,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十分壮观。
四、地方特产
1.会理黑山羊
会理黑山羊,又名建昌黑山羊,是四川省六大山羊品种之一,目前会理黑山羊存栏是56万只,年出栏26万只,主要是销往广州,深圳,海南等一些沿海的城市,那么通过转口贸易呢,也远销东南亚市场。
黑山羊以其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遗传性稳定,肉质细嫩,膻味轻,味鲜而不腻,品质优良著称。会理县是建昌黑山羊的中心产区,是国家的建昌黑山羊核心群繁育基地。目前,全县黑山羊出栏达40余万只,建昌黑山羊和生猪等畜产品实现了以会理建昌食品公司等为龙头的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
会理黑山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会理县现辖行政区域。
2.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以果大、色鲜、皮薄、粒饱、汁多、籽软,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并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氨基酸而久负盛名,最大单果重达克,一般在克左右,在国内产区中独树一帜。
专家通过视觉与味觉的品评,对会理石榴作出高度评价:籽粒透明晶亮若珍珠,果味浓甜醇香如蜂蜜。国家农业部环保监测中心测评认定会理石榴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农业部“南亚热带经济作物考察团”考察后得出结论:会理石榴“果特大,风味浓,品质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名特优果品。”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牌而“香”飘神州。
会理石榴在市场上十分-。每年石榴刚成熟,北起吉林长春、哈尔滨,南到深圳、广州等地商贩便蜂拥而至。县邮政局破例开办了邮购邮寄石榴鲜果的业务,生意火红。会理浩勃地饮料公司生产的鲜石榴汁,更使会理石榴香溢神州,畅销全国。
会理石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会理县《关于报送会理石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有关情况的函》(会理府发〔6〕1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会理县鹿厂镇、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富乐乡、海潮乡、竹箐乡、通安镇、新发乡、杨家坝乡、木古乡、江普乡、芭蕉乡、关河乡、黎溪镇、河口乡、鱼鮓乡、树堡乡、绿水乡、果元乡、南阁乡等2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3.会理黄酒
别名苏里玛,藏语“丕”。制作方法是将大麦炒熟加水煮胀,滤水,晾干,拌以高山所产草药,如龙胆草等制成的土酒粬,捂盖严密,待自行发酵后装入坛内。有贵客到新开一坛黄酒,加冷开水入坛,然后用小管吸咂入瓶或酒壶,用以待客是最高级热情的接待规格。黄酒口味醇正,夏天是消暑解渴的好饮料。熬煮得好的头遍黄酒,不低于高级啤酒和风靡闻名的浙江绍兴雕花黄酒。
4.口袋鸡
该菜系选用会理本地乌骨鸡装入猪肚,再配上当归、枸杞、大枣、党参、百合、苡仁、莲子、白果等二十余味中草药,因猪肚形似口袋,故得其名。此菜汤汁醇厚,味道鲜美,原汤原汁汤菜合一。鸡肚食用完后,可随配各种素菜在原汤中烫食,风味独特,是一款大众喜爱的滋补药膳火锅。
5.会理鸡火丝饵块
会理鸡火丝饵块,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的地方小吃,该品把云南菜重原料重本味、清淡鲜香的烹调特点与川菜重佐料重调味,味厚色浓的饮食风格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成为川滇菜系交融互补的出色典范。
会理鸡火丝饵块的来历:
会理鸡火丝饵块,是由会理新发乡人李跃庚发明的地方小吃,他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云南饵块制作的技艺,它的基本氽制法与云南类似,但在配料和制作方法上又独辟蹊径。
滇人爱用干饵丝煮食,用干酸菜及肉末氽出鲜味道,习惯清汤淡味,和会理的精选配料和重汤味浓又有很大区别。鸡火丝饵块把云南菜重原料重本味、清淡鲜香的烹调特点与川菜重佐料重调味,味厚色浓的饮食风格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成为川滇菜系交融互补的出色典范。鸡火丝饵块多次被评为地方特色名优小吃,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更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这种名声在外的地方名小吃已享誉全国各地。K9d
正宗会理鸡火丝饵块的制作方法:K9d
1、调羹:选鸡、火腿、鲜肉、猪腿骨等共煮,清除杂质(清汤),使汤质清、味浓;
2、切丝:剔鸡肉及火腿、鲜肉切成匀均的丝条(包括饵块要切成细丝);K9d
3、氽制:用小铜锅先放入汤,次放入底菜(春季还放青豆米),再放饵块丝及鸡、火腿、鲜肉丝共同氽制,又加盖片刻刚熟即倒入碗内。要求倾倒时,通过摇动使底菜在底,饵块居中,三丝在上,最后撒上少许胡椒粉,加入红油豆瓣、熟油海椒就可以食用了。
6.全羊火锅
此菜系选用高山天然青饮料育成的肥壮的烫皮黑山羊,取其头蹄、肚杂、羊肉等,配上安宁河鲫鱼,采用宫廷配方及技术熬制成原汤,汤白如奶,味厚鲜香,无膻腥味,营养丰富,是大众喜爱的滋补佳肴。在会理有“羊肉要吃好,就到钓鱼岛”之说。
7.汪麻鸡
该菜系汪家采用祖传调味方法烹制而成,在会理享有很高的声誉。主菜汪麻鸡选用会理本地仔公鸡,用鸡汤、花椒、辣椒油、芝麻等凉拌而成,具有麻辣醇香,细嫩入味,色形美观的特点。此菜既可单食汪麻鸡,又可随配芙蓉鸡片、宫保鸡丁、炒鸡杂,最后选用最具会理特色的铜火锅加鸡汤素菜进行烫食,形成一鸡五吃,别具一格,深受本地和外地来宾的喜爱。
8.白瓜子
白瓜籽,又名光边、双边白瓜子,主产于我州盐源县,分布于西昌、冕宁、德昌、会理、会东、喜德等县,年产量有20万公斤。白瓜籽是农民种植的一种叫砍皮瓜的种子。砍皮瓜可以套种在玉米地里,瓜肉可以鲜食或晒干作饲料,瓜籽可以榨油、做糖果、糕点和配料,可作罐头食品,亦可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五香瓜籽。白瓜籽的特点是:光面平滑、双边、色白、籽粒大、皮薄、饱满、肉厚,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营养丰富,是凉山州的传统出口产品。
9.会理金沙砚
会理金沙砚以其石奇、眼多、纹富、艺精而饮誉中外。金沙砚与攀枝花苴却砚系同一砚中,石料同脉共生,分别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两岸的深谷中。近年来,这一砚种经专家鉴定,称其为“砚中珍品”,“美石妙品”,堪与端砚媲美,在书画界久负盛名,历来为文人画士所珍爱。
10.会理兰花
会理兰花以珍奇为世所罕见,轰动兰坛,蜚声海内外,在全国兰展中被评为金奖。奇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养育了多姿多彩、珍品叠出的会理兰花。特别是夏寒兰和莲瓣兰两大品系中,更是奇品、珍品繁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