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高血压真性红细胞 [复制链接]

1#

导读:当归龙荟丸,出自《丹溪心法》卷四。具备宣通血气,调顺阴阳,泻火通便的工效。主治肝胆实火,头痛而赤,目赤晕眩,胸胁痛苦,惊慌抽搐,甚则躁扰狂越,便秘尿赤,或怒气犯肺之咳嗽。临床上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胆道蛔虫病、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病、精力破裂症、真性红细胞增加症、习惯性便秘、多囊卵巢归纳征等病征。

方歌当归龙荟用四黄龙胆芦荟木麝香黑栀青黛姜汤下一起怒气尽能攘

构成当归、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一两(各30g),芦荟、青黛、大黄参半两(各15g),木香一分(0.3g),麝香半钱,别研(1.5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赤子如麻子大。生姜汤下,每服二十丸。当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工效宣通血气,调顺阴阳,清泻肝胆实火,通便

主治肝胆实火,头晕目炫,神色不宁,甚则惊慌抽搐,谵语发疯,或胸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肝经气火上逆所呈现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发。临床呈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暴躁易怒、不眠或噩梦纷纷、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怒气上炎证,寻常以肝胆经循行部位的头、目、耳、胁呈现的实火炽盛为特色。火性炎上,怒气上攻头子,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热传胆,胆热上行,见耳鸣如潮、耳道红肿热痛,胆气上溢则口苦;炽热伤津,见口干、便秘尿黄;肝失条达,见暴躁易怒;火扰心神,以至失眠、多梦;怒气内炽,气血壅滞肝络,则胁肋部酷暑痛苦;炽热迫血妄行可致出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炽盛之象。治宜清泻怒气。

方中龙胆草、芦荟泻肝胆实火为主药;栀子、黄芩、黄莲、黄柏泻三焦之实热,大黄泻火通便辅药;火旺则易伤阴血,故以当归养血为佐;热盛则气滞窍闭,故用木香、麝香行气开窍为使。诸药适用,共奏清泻肝胆实火之效。

本方以面红耳赤、昏倒头痛、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重心。当代罕用于医治急性病毒性肝炎、胆道蛔虫症、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精力破裂症、真性红细胞增加症、习惯性便秘、多囊卵巢归纳征等病征。

加减用药

如见胁痛目赤者,加菊花,柴胡明目疏肝;小便短涩刺伤者,加木通、生地黄清热养阴;怒气强盛的高血压者,加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等。

忌讳本方药多苦寒,易伤脾胃,应中病即止,胃寒患者及妊妇忌用。

同名方及附方

《丹溪心法》当归龙荟丸有两方,一方即本方,另一方即本方加川芎、柴胡构成。工效、主治与本方基事实同。

冰片丸(《宣明论方》)即本方加青黛构成。工效、主治与本方同。

方论节录

《医学汇函》:“当归龙荟丸:泻怒气盛之要药,因内有湿热,两胁痛甚,伐肝木气力。”

《朱丹溪医学全书》:“当归龙荟丸:蜜丸,治胁痛行痰;曲丸,降怒气,行迟,治杂证。”

《证治汇补》:“当归龙荟丸:泻怒气痛。”

《陈修园医学全书》:“当归龙荟丸:治肝经实火,大便秘结,小便涩滞,或胸膈痛苦,阴囊肿胀。凡属肝经实火,咸宜用之。”

《医方考》:“《经》曰:大言为失志;又曰:肾藏志。如此言之,则肾亦火矣。此一水不胜五火之谓也。故用黄连以泻心,用黄芩以泻肺,青黛、龙胆、芦荟以泻肝,大黄以泻脾,黄柏以泻肾。以是亟亟以泻五脏之火者,几于无水,故泻火以存水耳1用当归者,养五脏之阴于亢火之时,用木香、麝香者,利五脏之气于克伐之际也。咳嗽而两肋痛,多怒,脉弦者,病原于肝也。肝者将领之官,气常多余,气多余即是火,故宣泻之。是方也,芩、连、栀、柏、草龙、青黛、大黄、皆能泻火,而未必入肝:肝气臊,诸药得芦荟、麝香之臊,同声相应,也许入肝而平肝矣。然肝木为生火之本,而诸脏之火不无相扇,诸药虽因芦荟、麝香之引而入肝,然其性各有所属,则能兼五火而治之矣。用当归为君者,以其能和五脏之阴,以木香为佐者,以其能行诸药之滞也。”

《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兄弟少阳药也。肝木为生火之本,怒气盛则诸经之火相因此起,为病不只一端矣。故以龙胆、青黛直入本经而折之;而以大黄、芩、连、栀、柏通平高低三焦之火也。芦荟大苦大寒,气臊入肝,能引诸药同入厥阴,先平其甚者,而诸经之火无不渐平矣。诸药苦寒已甚,当归辛温,能入厥阴,和血而补阴,故认为君。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行气通窍也。”

医案精选

谢启舜治胆道疾病案(选自《中医杂志》.3)

嵇某某,男,30岁,工人,门诊号。年7月6日因上腹剧痛来诊。

患者于年10月因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滞碍性黄疸,病院手术掏出泥沙样结石,做胆囊切除。半年后,右上腹时有痛苦,慢慢增剧,并伴随发烧、吐逆。年春节后,每个月发生5、6次,屡屡必来院急疗养疗。年7月6日因右上腹剧痛,喷射至右背部,畏寒、发烧、恶心而来院急诊。体温40℃,巩膜无黄染,心肺寻常,腹平整,右上腹有一纵形暗语疤痕,有压痛,无肌卫,无反跳痛。血白细胞/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8%。A型超声波示肝上界在6肋间,剑突下2厘米,肋下1厘米,轻微波1~2级;脾在肋下(侧卧位)1.5厘米,诊断为复发性胆总管炎、术后残存结石。收入观测室后予以解痉、镇痛、抗熏染、输液、维生素等管教。

年7月8日中医会诊:患者体温已降至38℃,大便得解,能进稀粥少量,而右上腹阵痛未止,舌质红裂、苔白,脉象滑数。

证属湿热淤结,肝胆气滞郁阻,予以当归龙荟丸15粒,温滚水送服,1日3次,患者服药后,越日即退热,右上腹痛苦消散,部分无压痛,血白细胞/立方毫米,中性80%,淋巴20%。带药回家续服,门诊随访。

服药后病无再发,至年10月终停药,共服药克。年5月10日B型超声波查看示胆总管宽约11毫米,胆总管内未见显然增加光团伴声影。年9月4日家访,患者一起寻常,已复原做事。

谢启舜治胆囊炎、胆石症案(选自《中医杂志》.3)

刘某某,女,49岁,工人门诊号。

因上腹痛苦于年4月3日来我院外科门诊。

患者自年上半年起,右上腹屡屡痛苦,病院行胆囊造影,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倡导手术,患者不肯手术。往后右上腹痛苦时有发生,年4月3日因右上腹痛苦向右肩背喷射,伴发烧、恶心,来我院外科门诊。体温38℃,巩膜不黄,心肺寻常,腹平整、软、上腹偏右有控制性压痛,无肌卫和反跳痛,未扪及肿块,肝脾未涉及,血压/80毫米汞柱。B型超声波查看示胆囊巨细为40×21毫米,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内见有增加光团伴声影。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予以庆大霉素、阿托品、-2、柴胡打针液、消炎利胆片、胆酸钠等医治,病情有所好转。

年5月30日来中医科疗养:诉右上腹痛苦,口苦而干,烦躁易怒,大便不畅。切脉弦而有力,舌质红,苔薄黄。证属湿热郁阻,肝胆气滞化火,治当清泻肝胆湿火。

予当归龙荟丸1日3次,屡屡15粒,滚水送服。服药2天,右上腹痛止,大便畅解,口苦,烦躁好转。连气儿服药2个月,停药后前症未发。

年8月24日B型超声波复查示:胆囊巨细为44×22毫米,囊壁毛糙,囊内未见显然光团伴声影,胆总管未见增宽。

此治肝胆实火之峻剂也。五志过极,皆从火葬。高涨之气自肝而出,因而怒气之上冲,每可引动诸经之火,方以胆草、芦荟、青黛苦寒直折,清肝经之火;合入黄连解毒汤,以清诸经之火;大黄泻火解毒,通府泄热;火郁发之,麝、木二香,疏理气机、调达肝木;当归之用,补肝体以柔肝用也。此方大苦大寒,非形证俱实者,不成轻试。脾胃弱小者,尤非所宜也。

注文中所载药剂和医治法子请在中医生提拔下应用。如照方抄写服药,恶果自夸。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