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峏山杨氏家传妇科“七方”
吾自幼读书,辄明事理,视民疾苦,志于医学,遂于年间,谒投安徽省巢县峏山家传中医妇科杨氏门下,为中医学徒,坚习中医妇科三载,尽得杨氏真传妇科秘方、验方等精要医术,学业期满,悬壶家乡。至新中国成立后吾又复读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和安徽中医学院函授毕业,在不断提高中医理论基础上,使我对师传妇科秘方中的“七方八法”更为珍视,经多年来的临床验证,确颇为有效。现适逢安徽省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特奉献选介吾师传中医妇科秘方中的“七方八法”方药,遂稍整理,公之同好,并志纪念,不尽意处。尚望杨氏后代及同道们,博雅补正,为振兴我省中医妇科,增添一色。
吾师姓杨,名仪亭,字应侯。系安徽巢县人,是峏山杨世传医家,妇科临床,经验丰富,名噪皖巢及江南苏浙等地。杨氏先祖历代均以妇科医术显于时,家传妇科秘方、验方较多,其中“七方八法”方药,实为妇科临床常用方剂,尤其是善治妊娠、产后诸病。以通脉调经方、保胎方、顺胎方、催生方、治胎咳方、治胎痢方、治子痫大丸方等,谓七方。以开血府生血法、化血法、治胎气法、泻胎火化热法、损伤保胎法、长胎复活法、产后无根虚气法、产后消导法等,是谓八法。吾究杨氏“七方八法”确别具一格,据经用药,法度严谨,许多征象异,而病机同者,治法多统一,体现“异病同治”的特色,以病名列方,审证求因,随证加减;许多征象同而病机异者,治法不一,体现了“同病异治”的法则,两相印证,则相得益彰。余遵师传,运用“七方八法”于临床,颇感得心应手,故选介如下。
1.通脉调经方
药物组成:益母草、赤芍药、龙胆草、制香附、五灵脂、茯苓、当归尾、桃仁泥、红花、赤茯苓。
主治:月经失调、不孕症。
按:“经脉以通,血气以从”。本方功用通其血脉,调和气血,经调冲任和,自能受孕。方中龙胆草、赤茯苓吾师曾口授,调经必不可少,因妇女月经不调,多兼有肝郁化火,湿热带下之证。龙胆草、赤茯苓有清肝解郁,除湿止带之功,同气血药伍用,效更切矣。如月经失调,非系肝郁化火,或为他因,亦须随证加减治之。
2.保胎方
药物组成:黄芪、川断肉、甘草、益智仁、炒杜仲、淮山药、补骨脂、阿胶、茯苓、生地、黄芩、白术、当归身、金毛犬、桑寄生、陈艾叶、苎麻根、糯米、银器。如见阴道出血加栀子炭、地榆炭、陈棕炭。
主治:胎动不安、漏胎、滑胎等症。
按:胎动不安、漏胎、滑胎,西医学称其为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治疗基本原则是保胎,此保胎方药,系重脾肾,补其气之不足,泻其火之有余,止血安胎之品组成。余师常说:肾以系胎,脾护胎附,肾虚则根却,脾虚则本薄,脾肾并虚,而胎易坠。此保胎方是先祖创制的,方中陈艾叶、苎麻根、黏米、银器、陈棕炭等味,临床需视病情选用。如腹痛不出血用艾叶;出血腹痛用苎麻根;出血腹部痛用陈棕炭;胎动不安用黏米、银器;不论寒热虚实证型,均可以此方为基本方,如有兼证,随证加减,定获疗效。
3.顺胎方
药物组成:紫苏叶、紫苏子、炒枳壳、川根朴、泽泻、五加皮、乌药、制香附、当归、元胡索、小茴香、滑石、独活、秦艽、藿香、陈皮、龟板、黑芝麻、葱白。
主治:胎儿胎位异常(持续性枕后位、颜面位、臀位、横位),腹痛气阻等症。
按:妊娠6~9个月,在产前检查时,如发现胎位异常,即投此方,纠正胎位。余师曾口授:杨氏家传顺胎方,是由理气活血,补肾温阳等药组成,治胎位异常、腹痛气阻,屡试屡验。余在临床,对胎位异常数例,投以此方,仅服5~10剂,复查胎位,亦即纠正,得以顺产。
4.催生方
药物组成:当归、陈皮、乌药、小茴香、香附、枳壳、五灵脂、桃仁泥、川根朴、紫苏叶、肉桂、干姜、川牛膝、制半夏、元胡索、藿香、龟板、泽泻、制附片、瞿麦、黑芝麻、棉籽、滑石、榨树枝。
主治:难产(宫缩不良、胎位异常)。
按:此催生方即顺胎方加减而成,吾师曾说:此方特点,具有行气温阳遂下滑胎,尤其是芝麻、棉籽、榨树同用,既可滑胎催生,又可开交骨催胎儿分娩。
5.治胎咳方
药物组成:阿胶珠、五味子、炙款冬花、天门冬、川楝子、杜仲、山萸肉、菟丝子、百药煎、炙紫菀、麦门冬、川贝母、光杏仁。
主治:妊娠咳嗽。随证加减:兼伤风加前胡、桔梗、白前、紫苏叶;恶寒加葱白、豆豉;食滞加神曲、麦芽;水饮痰多加猪苓、云红、茯苓;火甚内热加黄柏、知母。
按:妇女受孕之后,常有咳嗽,称为“妊娠咳嗽”,又称“子咳”。其因多由肺受邪犯,亦有因肾气不纳。此方药施治,以肺肾两调为主,采用金水同治,并随证加减,确为治孕妇咳嗽之良方。
6.治胎痢方
药物组成:山萸肉、菟丝子、炙粟壳、黄芩、山药、川楝子、石榴皮、炒白术、乌梅、炒杜仲。
主治:妊娠泻痢。
随证加减:热加葛根、川黄连;风加白芷、秦艽;食滞加麦芽、神曲;湿加猪苓、茯苓;痰加云红、茯苓;便血加黄连、槐米、赤石脂、红曲;暑热加藿香、西瓜皮、甘蔗汁。
按:妊娠下痢,称“子痢”,其因多有六淫之邪犯于肠胃,亦由脾肾虚损,运化失常,临床重于内科一般痢疾,由于出现各种证候,可影响胎气,如延误施治,则更易伤胎,引起流产。吾师家传治痢基本方药,其特点:注意固肾健脾,侧重安胎,佐以收敛之品,固涩下元。如兼有外邪之证,随证加减,临床实用,确有疗效。
7.治子痫大丸方
药物组成:当归、杭白芍、紫苏叶、羌活、神曲、荆芥、葛根、防风、山楂、蝉蜕、前胡、甘草、槟榔、僵蚕、制南星、钩藤、西牛黄、桔梗、姜半夏、天麻、薄荷、陈皮、西琥珀。
制法:将此药焙焦干,共研细末,用炼蜜为丸。每丸10克,用辰砂为衣。
主治:胎产前后风(子痫),产后外感发热,咳嗽等证。
服法:每日3次,每次1丸,用沸水溶化服。
按:子痫俗称产前风、产后风。西医学为妊娠中毒症。发于产前为产前风,发于产后为产后风,临床多见妊娠产前发病。总的治法为养血、平肝、息风、清心、豁痰。由于患者体质各异,兼证复杂,病情变化多端。本丸创制药物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息风、清心、祛痰、镇痉等多功用,确能符合本病机制。临床运用,颇能取效。如产后发痉,使用本丸,尚须根据病情,配服大补气血扶正培元之汤剂以辅之。正如吴氏指出:产后实证之治或兼护其虚。
本文选自《张丽峰峏山杨妇科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张东鸣
最忆是巢州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