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援藏,让我的生命更加饱满、充实。”援藏专家、西安交大一附院老年外科张雷教授,忍受着高原反应攻坚克难,将真情倾注高原,为藏族同胞的健康护航。
“从那么远的西藏阿里地区来到西安,王林主任很亲切,特别感谢他给我治好了病。我心里非常地高兴。”在西安交大一附院老年外科病房里,34岁的藏族女同胞措姆用藏语表达着自己的感激。由于阿里地区缺少相应的检查手段和设施,在援藏专家、西安交大一附院老年外科张雷教授的联系安排下,措姆于9月17日顺利接受了胆道吻合重建手术,一直受胆汁外引而影响健康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8月的阿里是一年当中最为适宜的时节,温暖的阳光伴着微风普照在狮泉河畔,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格外迷人。但对于初上高原的张雷来说,这却是眼睛里的天堂,身体上的地狱。高原反应是进藏的必经一关,在这里,走路都成了负担。气短、胸闷、失眠加之早晚巨大的温差,让平时很少生病的张雷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高原感冒。尽管如此,经过了短暂的休息调整,张雷便很快投入工作,并开医院肝胆疾病治疗的新篇章。
8月25日,措姆在家人的陪同下,从多公里外的改则县来医院外科就诊。今年3月,她曾经因为胆囊结石做了手术,却造成了胆道损伤。在技术水平欠缺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外接引流管排出胆汁,这给措姆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对她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张雷教授仔细评估了患者的情况后,认为有机会恢复胆道,但是受制于检查条件的限制,医院无法开展手术,于是张雷联系了交大一附院老年外科主任王林教授接收该患者。很快,手术顺利实施,并由王林主任亲自主刀。虽然术中情况比术前预计更加复杂,但王林教授经验丰富,最终历时3个小时为措姆重建了胆道。一个月后,措姆已回到阿里,医院复查,经过张雷教授的仔细核查,恢复情况良好。
在阿里,类似措姆的病例并不是个案,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很多急性肝胆疾病往往采用先口服药物消炎,再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遇到严重炎症、胆囊粘连的患者,只能转至远在公里外的拉萨、日喀则治疗,这样更容易造成并发症的产生,为后续手术增加了难度。好在有了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源源不断的帮助,这样的情况正在不断得到改善。
在雪域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花费比内地更大的人力物力。在一次胆囊切除手术中,张雷联合病理科援藏专家龙兆博共同完成了高原首例术中病理冰冻,并及时检测出病理结果。在阿里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张雷共完成了20余例胆囊结石手术。由于患者大部分为藏族同胞,张雷面对语言障碍,用画图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术式、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用肢体语言去解释说明。
在高原工作期间,张雷发现当地患者就医理念差,疾病知晓率低、就诊率低,当地医生对常见病的诊断能力有待提高,手术规范化操作程度低。针对这些现状,张雷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查房、学术讲座、手术带教、专家门诊、下乡义诊等各种方式帮助当地医务工作者提升技能,深入当地居民中普及健康知识。热情的服务、过硬的技术,让张雷获得了患者及科室同事的一致好评。同事扎西说:“通过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教授,让我的手术基础操作更加扎实,也更有信心解除病人的疾苦。”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正如锦旗中所书,张雷带着组织的重托,迎着阿里人民的期盼,明知远赴雪域高原艰难困苦也毅然决然、无怨无悔。正因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深刻感受到了藏区百姓的疾苦,更加坚定了张雷入党的决心,工作之余,他向组织提交了两份思想汇报。
“医疗援藏,让我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友好和朴实,我将继续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送上健康,祝愿他们幸福生活年年长!”张雷说。
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超张黎娜